在把握规律中担当历史使命
发布日期:2024-03-12 16:03:34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理论指南。

一、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筑牢长期执政的根基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根基与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 他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内容。    

1.把握人心向背,认清执政规律。古人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人心是决定“谁主沉浮”的根本力量。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从找到“民主新路”,到坚持“两个务必”,再到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清醒认识,扎根人民沃土,赢得群众持久认同,确保党的事业根基永固。中国共产党党章在“总纲”部分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守初心、担使命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内在要求。新时代一系列伟大斗争再次表明,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习近平同志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他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全党同志一定要不负新时代,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要原则,正是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怀。

2.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新时代党的伟大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方面,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另一方面,只有保持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使我们党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同志强调,“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三个“凡是”着眼点在“全面”,“及时”“认真”“坚决”则体现了“从严”的要求。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党的建设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发展性的具体表现。二十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永远吹冲锋号,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牢牢把握“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坚持下去,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我们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是更加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现代化,是追求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创新、社会进步、生态美丽等各方面全方位的现代化,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从经济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的飞跃。站在新起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登高望远,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同时又强调,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

2.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更高目标,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以体制变革实现现代化赶超,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坚持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3.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努力奋斗,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近年来,围绕发展与安全,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核心是“统筹”。落实统筹思想,必须认清形势,压实责任,真抓实干,注重工作方法和艺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全面推进“七有”民生建设。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以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提升本领,服务群众,这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


    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关系都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世界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主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引领人类政治文明积极演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1.树立开放的全球观。全球化时代,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开放大国,中国如何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以何种方式影响世界,世界如何客观看待中国,成为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在大变局中新型开放大国的战略选择,并由此形成新型开放大国的全球观。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历来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相互补台、才会好戏连台。然而,少数西方大国逆全球化思潮,搞贸易保护主义。顺应时代潮流,我们积极应对,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进博会、十一届服贸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重要阐述,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当前,我们要坚持不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习近平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年代,我们比谁都懂得发展的重要、稳定的可贵。”总书记在多个外交场合倡议,“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这一切充分彰显了我们的大国自信、大国风范、大国担当,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作者:安徽省铜陵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课题组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