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铜陵城市品质活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研究
发布日期:2023-09-04 18:08:51

中共二十大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对新时代新阶段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激发新时代铜陵城市品质活力。

一、铜陵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现状

一是城市布局不断优化。积极推动铜陵经开区和西湖新区“产、城、人”融合发展,初步形成“四区三园”的空间发展格局。依托核心区,辐射带动研发服务区、商住服务区等区域,实现空间协同发展。拥江发展成为现实,西湖湿地公园、滨江生态公园等建成开放,西湖新区现代化城市风貌逐步显现,东部城区和南部城区建设继续推进,江北新区规划开始启动,江北地区公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目前,市辖区面积增加到299.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达105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7.2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91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131万人,中心城区人口71.3万人,城镇化率提升至67%【超全省城镇化率7.6个百分点,超全国城镇化率2个百分点】,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0.89%、43.95%、16.45平方米【省均分别为41.15%、45.32%、16.98平方米】。

二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吸引力、影响力大幅提升。市体育中心、博物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等全面建成,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公用配套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发展。省内首个一次性建成的大规模现代化水厂——滨江水厂于2020年元月竣工验收,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投入使用。城市供水、排水和供气管网总长分别达到1912公里、1855公里、1227公里,供水管网密度、排水管网密度分别达到21.01、20.39公里/平方公里【省均分别为13.94、13.98公里/平方公里】,城市供水能力达42万吨/日【全省合计919万吨/日,铜陵排第7位】,储气能力655万立方米【省内仅次于合肥2287万立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8.8%【省均96.27%】。

三是城市宜居不断提升。一方面,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铜陵市2023年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实施方案,明确2023年打造铜文化园、滨江生态公园、南湖公园3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因地制宜围绕精细化管护保洁、整治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设置城市会客厅标志标牌等内容,启动创建工作。另一方面,打造“最干净居住空间”。围绕打造50个“最干净小区”目标,以专班形式开展物业管理集中治理提升专项行动,重点以“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住宅小区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全覆盖、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以绣花般耐心提升居住空间干净指数,确保居住小区整洁、主要街区干净、背街小巷卫生,打造“最干净居住空间”。

四是城市韧性不断增强。一方面,狠抓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我市参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一期以燃气、供水、桥梁为重点,同时对排水防涝等已建系统进行整合,建成后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平台能与省级监管平台、各行业监测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按照“1+3+4”模式,即1个监测中心,新建燃气、供水、桥梁3个专项,融合已建智慧防汛系统、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综合管廊运行监测系统、市政桥隧安全运行监测系统4个系统,形成铜陵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对我市23座市政桥隧(2条隧道)、355公里燃气主干管网和10个燃气厂站、208公里供水主干管网、183公里排水主干管网、6公里综合管廊进行安全运行监测。另一方面,完善“6+N”重点领域应急系统建设。“6”即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震等六大领域应急系统;“N”即煤矿、民爆、特种设备、消防等其他领域应急系统。“6+N”重点领域应急系统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后,将为突发事件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工作提供全过程支撑。

五是城市智慧不断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成运行,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完成省直 11 个部门、14 个重点应用系统在铜陵市的部署推广工作,政府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建设了铜陵市城市超脑,实施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康码”、不动产服务一体化平台、智能公交、“互联网+图书馆”、公积金网上支取、智慧教育、智慧环保等一批便民服务项目。今年准备建设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平台、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平台、数据直达基层、为民办事免申即享系统、生态环境可视化智慧监管系统及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等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以大数据应用为重点,围绕工业、政务、节能、城管大数据领域,与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 20 余个大数据优秀企业合作,启动园区规划、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等工作。规划并明确了经开区清华同方信息港、铜官区铜官数谷为铜陵市大数据产业园园区。“城市大脑”项目启动,“铜陵标准”已成为安徽省“城市大脑”建设的主体标准,铜陵市与科大讯飞公司进入全面合作阶段。

二、铜陵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问题

(一)打造宜居城市的问题

一是城市形象体现不清晰。清晰的城市形象定位能够为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景观建设等提供方向,是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不可缺少的环节。铜陵提出要打造成为“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但目前还未有与其定位“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相匹配的合适的景观设计,或者说相应的体现新铜都的景观设计的元素不多、不丰富。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不浓,文化底蕴不深,集聚力不够强,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不够。

二是城市发展提升任重道远。全市GDP总量居全省第14位,常住人口居全省第16位,中心城区规模不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功能不强,西湖新区建设仍需发力,江北港新区建设刚刚起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能仍有不足。虽成为名副其实的铜业加工基地,但铜加工业水平低,迫切需要“强链补链”,努力形成高水平崛起的“拐点”。

三是物业管理成为民生焦点。目前小区投诉较多的问题集中反映在车辆停放、事故、住改商、消防、供水供电等这些方面。以上这些纠纷和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业公司占用公共资源牟利,不作为。小区公共设施、道路、绿化用地等作为居民日常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是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产权应当归全体业主所有。小区地面停车位是由开发商依照行政规划建设的物业附属设施,实际上并无建筑物,其本质属于土地使用权,不能办理产权登记。开发商将商品房向业主出售后,建设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归属全体业主,地面停车位的权益作为附属设施归属于全体业主,其性质与其他公共附属设施性质并无不同。因此,小区业主的共有财产收益、公共场地的收益,都应该属于小区所有业主的公共收益,应该由业主共同享有、共同管理,这其中包括小区的外墙广告收益、电梯广告收入等。但大部分物业公司却擅自利用公共设施牟取私利,严重损害业主权益。如:通过地面停车位收费,利用电梯、楼道、道路、公共场地张贴(悬挂)商业广告,在公共区域设置商业摊位等,所得收益没有作为公共收益,未设立专户储存,并单独立账,没用来改善社区服务管理,大部分作为自己的盈利收入,以致引发上述矛盾。

(二)打造韧性城市的问题

一是城市水环境长治久清仍需努力。2020年12月黑砂河、翠湖、秀水河、滨江花园东侧水体、惠溪河、勤奋安置点水体、狮矿大沟等7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均已消除黑臭并通过省“初见成效”和国家住建部“长制久清”验收。但加强天井湖保洁、控制西湖面源污染、开展黑砂河、翠湖、秀水河、滨江花园东侧水体、惠溪河、勤奋安置点水体、狮矿大沟等水体治理永远在路上。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排水设施落后,遇有暴雨、大暴雨天气,城市部分区域常常被淹。

二是城市抗风险能力依然不强。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之间规划建设碎片化问题依然存在,城镇危旧房屋隐患排查和整治还不到位,应对汛期洪水、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还不足,城市韧性亟需提升。

(三)打造智慧城市的问题

一是新基建设施需要加紧发力。铜陵市信息产业基础较弱,信息产业规模偏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产业根植性弱。与合肥、南京、杭州等周边城市相比,铜陵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存在较大差距;工业互联网平台设施建设不快,工业互联网在原料采购、库存查询、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在线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上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不足,流程较短,上下游之间还不能实现远程协同;电子商务总量规模偏小,经营主体呈小型分散发展模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偏低。城市充电桩、停车位等也配套不足。

二是城市智慧共享需要加快提升。铜陵市目前有20多个部门使用了国家或省级层面统一配发的专用审批业务系统。与此同时,市政府为了提高审批速度,实现数据共享又建设了多规合一、智慧城市等地方平台。各部门统一配发的专用审批业务系统的管理和开发权限都在上级部门,与地方平台不能做到互融互通,部门之间成为信息壁垒,同一数据往往要进行二次录入甚至三次录入,不但极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业务量,也使电子监察系统无法做到实时监察。即使我市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但是铜陵市大数据数据资源不丰富,许多数据资源拥有单位公开和共享动力不足,使得跨行业数据汇聚整合难以形成。

三、铜陵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对策

(一)在打造宜居城市方面

一要特色塑造。城市建设应突出我市的地域特色、文化传统、人文特征,积淀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要以加快建设“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为城市定位,结合我市自然、历史、文化、建筑、园林等特色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重点体现铜文化、桐文化等地域特色,着力提升城市空间形态品质。要按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塑造具有历史传承、与时俱进、个性鲜明、博采众长特色的城市之魂,形成“以史为根、以文为魂、以山为筋,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实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擦亮城市品牌,实现“一区一美景、一区一特色”。特别是那些城市形象影响较大的重要窗口地段,如车站、主干道和主要商业区等,力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努力让人工景观、自然景观、城市文化更好融合,打造城市空间新意境。要努力把老城区建成铜文化浓厚、依山亲水、精巧别致、满城皆景、现代服务业发达的核心区,守住千年传承的铜文化特色;把西湖新区打造成为融政务、居住、商业、文体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心城区,尤其要大胆吸引高水准的著名公司和著名设计师参与西湖新区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精心设计西湖新区建筑的传世精品,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铜陵元素,努力展示西湖新区魅力,谱写铜陵城市“凝固的乐章”;把东部城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铜陵文化(顺安文化)和现代气息浓厚的魅力新城;把南部城区建成拥江发展,具有铜陵文化(大通文化)、桐城文化、长江文化的气息,以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滨江新城。尤其在产业特色上,要坚持立足铜、不唯铜、超越铜,加快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半导体、5G、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铜陵制造”向“铜陵智造”升级。努力通过弘扬铜陵文化,用“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凝聚起建设人民城市的强大精神和品格力量,回答好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胸襟、底气的时代命题,努力使“熔旧铸新”成为一种不一般的精神、不一般的品格,展现不一般的担当、实现不一般的作为,更好展现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气度,更好汇聚人气、集聚人才、凝聚人心,使五湖四海的人们向往这座城市、汇聚到这座城市,在成就梦想的同时共建“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进而让铜陵这座城市展现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要重点突破。铜陵城市建设的重点应是“江南优化、江北拓展”,“江南优化”的要害是环西湖发展,“江北拓展”的要害是建设江北港新区。所谓“江南优化”,就是沿顺安河东西发展,把顺安河建设成为城市的内河,努力把铜陵江南片建设成“东西双城、环抱绿心”的生态城市。一方面,沿顺安河以西、长江以南,将铜官区、市经济技术经济开发区、西湖新区、市郊区作为铜陵市的西部城市即市中心城区,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市中心城区的希望和潜力在打造西湖新区;另一方面,沿顺安河以东、沪渝高速以北、京福高铁以西,将顺安镇、钟鸣镇、金桥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铜陵市的东部城市,这是我市江南片“双城”结构的“一城”和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所谓“江北拓展”,就是在铜陵江北片,把构建江北港新区作为铜陵跨江发展的突破口,努力在江北新区建设大型港城一体的港口和大型物流中转中心基地,充分利用铜陵公、铁、空、水等交通四通八达的便捷优势,构建合肥城市圈通江达海的入海口,并强力推进合铜发展带建设,努力带动枞阳发展。
三要整治物业。建议市住建部门会同市场监管、消防、人防、民政、供水、供电等部门单位,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整治工作,查处物业服务企业只收费不服务(少服务)、不按规定收费、无证经营和代收水电费中的不规范行为,积极规范物业服务市场的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尤其要对物业公司占用公共资源牟利、前期规划建设遗留问题加强整治。如:小区建设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归属全体业主,地面停车位的权益作为附属设施也归属于全体业主,必须要整治物业公司占用公共资源牟利(停车位收费)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大修资金应急维修绿色通道(由原先征求全体业主的2/3同意,变为征求不同意率,不同意率低于1/3即可),解决包括电梯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设备的维修需要,切实将城市小区建设作为城市管理、社会基层管理和重要的民生工作,真正使小区居民满意。要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抓紧出台《铜陵市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行动方案》,深入开展物业服务质量、业主委员会建设、业主满意度等专项治理,促进物业服务专业化水平、业主委员会履职能力、基层治理现化代水平的大提升,实现物业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入融合,物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在打造韧性城市方面

一要体现安全为先。要把握人民城市的生命体征,如履薄冰地守牢安全底线,确保铜陵始终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要以建设韧性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要突出为城市地下空间市政管网“做胃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全面提升我市城市防洪排涝应急处置能力。要不断强化城市水污染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注重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与收集,加快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统筹防洪与排涝,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进一步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恢复水体景观和生态功能。

二要实施城市双修。城市更新行动要立足全局统筹谋划,统筹推进狮子山独立工矿区、大通古镇、滨江区域、老火车站区域等更新改造,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在保持老城肌理的同时,合理嫁接现代功能设施,以城市双修让城市“更新”。要拿出“绣花针”般的功夫,聚焦民生,做优做足城市双修锦绣文章,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一方面,要做好城市修补。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景观风貌,提升城市活力。要以“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布局道路网系统,实施交通改善工程,逐步打通各类“断头路”,完成支次道路建设,继续开展城市微循环道路改造,加快形成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真正把城市的路通起来。要高度重视厕所革命,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着力解决群众“上厕难”。另一方面,要完善生态修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生态。按照先城内后城郊、先造绿后造景的原则,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抓好城市园林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两侧绿化带和大环境绿化,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真正让城市的地绿起来。全面治理大气污染、固废污染等,推进有色金属、钢铁(球团)、焦化、化工、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加大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工矿企业及港口扬尘整治力度,抓好餐饮油烟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秸杆禁烧、燃煤小锅炉及黄标车淘汰等工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努力使城市的气净起来。突出解决社区阴暗路灯及弃管小区亮化问题,用“微亮化”提质老城区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努力使城市夜晚亮起来。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让它们“活在当下”,还要大力推进加装电梯,开展住宅外墙安全整治、适老化改造等群众关切的项目。

三要建设无废城市。要创建循环经济国际品牌,紧抓产业、社会、城市循环和循环模式创新,协同推进餐厨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危废处理,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打造循环引领、产城融合、三生共赢的铜陵循环经济升级版,积极构建长三角区域间工业固废消纳与高效利用的综合体,从根本上让铜陵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要建设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新铜陵,加快大铜官山公园建设,不断建设“口袋公园”,努力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一江两岸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持续推动绿色永续发展,让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争做长三角区域的“后花园”。

(三)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

一要加快新基建设施建设。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加快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共建共享的铜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切实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促进铜陵特色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积极迈上数字化转型“快车道”,全方位、全链条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大5G基站站址资源及网络建设支持力度,推进5G网络规模组网,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试点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基于IPv6的全面改造升级。大力推进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深化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进重点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服务生态。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全力突破,深化工业大脑重点项目建设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拓展二级节点+区块链的创新应用,发挥网络平台在协同研发、在线设计、远程采购、线上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水平。

二要提升城市智慧共享水平。要把握人民城市的发展规律,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把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作为实现“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的必然路径。要完善开放数据与共享数据的可行性制度,分类分阶段进行政府数据开放,建造铜陵数据统一管理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平台,制定统一的开放数据和共享数据的标准,实现统一系统平台和政府数据统一存储、政府数据统一管理、系统平台统一运营“四个统一”,形成数据社会化开放共享服务体系。要发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作用,统筹全市数据整合与开发应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数字化水平,着力推动政务服务由封闭管理向业务协同转变,打通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系统,实现“一口式受理,一站式办结”。要围绕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四大领域的全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方面蕴含巨大的新型动能,驱动城市实现快速转型升级。要努力为科技在城市中创造更好的使用条件和应用场景,加强新科技在城市的结合和应用,要推行适合城市的新科技。要通过组织再造和电子网络技术的应用,把管理力量综合化,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经常化、高水平”,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要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加大服务基层力度,实施楼(道)长制网格化管理,推动“城管进社区”,做实“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到难事市(县、区)统筹,大事不出社区,紧急事项随时响应,常规事项限时响应。

三要培育数字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我们必须要多措并举,加快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数字人才队伍。要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行动,每年定期开办数字城市培训班,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企业高管、高校学者等专家来铜授课,有针对性地、不同层次对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者开展业务专题培训。要加强人才招引工作,切实落实好“产业人才八条”相关政策,加快集聚数字产业人才,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分工协作,助力铜陵高质量发展,要深化校企交流合作,持续导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产业生态,促成铜陵学院等高校与本地企业开展广泛合作。通过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以促进我市数字产业发展,又加快培养本地数字化方面人才。


本文系 2023 年度市领导圈阅课题《关于激发铜陵城市品质活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成员:方元 汪涛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