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诚挚师友,一生之幸!
发布日期:2024-5-13 17:23:01

最近分别在《作家故事交流群》、《铜陵市作协群》又遇两位师友,一个是曾在铜陵有色工作、后来调回南京的周荣耀老师、一个曾是铜陵市新闻界资深主任编辑王祥龙老师,与他俩称文友,我有高攀之嫌,但确实是以文相识的,称师友较贴切。

与周荣耀老师初识在零七年,我的一个短篇小说获二等奖,赴京参加笔会,入住当晚,他带着池州文联主席李春明找到我,兴奋地说:我终于见到铜陵人了!我问:您是铜陵的? 过去是,现在调回南京了,可我见到安徽人就很亲,更别说铜陵的了。

那晚聊得很久,后面又几次畅谈得知,他当过兵、做过教师、干过企业老总……但是他最热衷的是文学,八四年开始活跃在铜陵文坛、南京文坛,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小说三百多万字,早已是江苏省作协成员。让我惊叹的是,他竟然在事业巅峰之际辞职,隐居到乡野,从事自己酷爱的文学创作,堪称奇人,那次笔会他的文章获一等奖。

也感动他对铜陵的那份眷恋,那几天一有空他就找我聊铜陵,了解铜陵的变化,会议分省讨论,他不去参加江苏组,却来我们安徽组,还总和池州文联主席李春明同来通往。

一见我带去的几篇文稿,他马上说:大姐,你要学电脑,一定要学,你这太不方便了。阅后给了我几点建议:题目要能拿住人,这“名花有主”题目不错,“分校以后”就太硬,还有你行文语速慢,这点要多向青年作者学习……那一刻我很是感激,瞎撞了好多年,也请人看过文稿,这些硬伤,一定有人看出,可是没人指出,幸遇周老师了!

看过我带去的发在刊物、报纸上的文章后,他告诉我:你可以申请加入铜陵作协了。我说听说要有两个作协成员推荐,可我谁也不认识。 他笑:没关系,我经常去铜陵,我帮你找引荐人。可惜我总是与他赴铜陵时机错过,我又老客居在外地,事情就被淡忘了。

到了纸刊发文难的年代,他热心给我推荐《铜陵社科苑》、《作家故事》、等不少网络平台,也注意我在这些平台推出的作品,有瑕疵,他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有亮点,他也传来他对我的鼓励。最近我前后发在《作家故事》的短篇小说,反响还好,周老师也少有地在群里发言,说有功底、有亮点,鼓励我继续努力。

他不仅指点我写文,我能在晚年用电脑写文,在网络平台继续自己的写作爱好,都是因为周荣耀老师的督促、推动。而我过了十多年才加入铜陵作协,这要感激幸遇王祥龙老师,和入会手续的网络化。

二零二二年,我的长篇小说《满架蔷薇一院香》发表,下半年,语音版在喜马拉雅平台播出,王老师认真听完,立即在文后发表了大段评述,这段评述让我眼前一亮,不是因为他对我文字功底、人物刻划的赞美,是因他指出这个长篇的现实意义:……写出了特定年代、一个家庭几代教师,对基础教育的执着和热爱,真实反映了建国以来,教师的坚守、师德的传承,……据说群中有团结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请你们听听这个小说,如果运作得好,我觉得可以和杨本芬的《我本芬芳》相媲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当时我心里一热,小说出版后,尤其语音版出来后,不到半年播放量就达到一百多万,文后好评不少,但能指出它实在意义的不多,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看后觉得有现实意义,值得推出,就极力向有关人呼吁推介,这是多么热心诚挚的人!

接着,王老师指点我:你在南京,可以想法联系《我本芬芳》的作者杨本芬,她女儿就在南京工作,拥有推广运作的机构…… 建议是好,但我想杨本芬是她母亲,她当然会亲力推广出版,我一个陌生人,哪能劳驾得了她?再加上过段时间,那小说播放量达到一百二十多万,听完的冲破一万,我也满足了。

然而,王老师对我的关注没有停歇,他要把我拉进铜陵作协群,我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是作协成员,他鼓励我:这有什么,就是让你多个交流渠道嘛!

进群后不仅是多了交流渠道,更方便知晓铜陵作协的消息,没过几个月,作协秘书长,在群里发布发展新会员的消息,我因沉浸在家庭变故中,还没反应过来,王老师督促我,把自己近年发表的作品整理“打包”,并发给我有关人员的函址,叮嘱我下载表格填写上报,还转辗在铜陵作协帮我找推荐人,我按他指点,一步步在网上完成,不久被批准为铜陵市作协成员,结束了我在作协之外的游荡。

去年,我的小说《不负韶华舞流年》文稿初成,就发给他征求意见,他除了鼓励,还建议要加上章节的文字标题,避免读者产生阅读疲劳感,我立即照做。书出版后他虽然很忙,接到书就一气看完,马上告诉我:他是连夜看完的,第一个中篇仍让他欲罢不能,一直看到深夜两点……特别说到第二篇,语音版出来后一定要转给他,他要发给铜陵市原来教育界老领导,他们当年推行的均衡教育曾轰动全国,各级电台纷纷报道,你的小说反映了这个难得的过程,他们会非常欣慰……

我不得不感叹,王老师又一次从他独特的工作经历,特有的职业嗅觉,看到小说的现实意义;再一次给了我极大地鼓舞。他还点拨我,应当送书给铜陵市图书馆留档,有留存意义。最近他告诉我,到今年省作协发展新会员时,他会把他加入省作协的材料“打包”发给我,让我参照着去做。他就是这样一点点指点着,我这跟不上节奏的老人。

这两天我常想,有人说如今物欲横流,真情淡漠,我看还是清流仍在。周老师在“作家故事交流群”说,他眼神不好不能多写,鼓励我多写、写好。我没好意思说,其实我的现状极差,已被上帝关掉许多“门”,只留下眼睛和手“两扇窗”还能开,我只能在有限的晚年继续静心,为弘扬正能量、鞭笞人性丑陋,尽一点点微薄之力,争取不负两位师友的诚挚相助吧。


作者: 刘蔚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