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与大通古镇
发布日期:2015-11-19 10:05:53

 

    在民国时期,虞洽卿可谓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民族资本家,在上海大都市曾经繁华的洋人租界里,曾经建有一条以人名命名的城区道路,它就是“虞洽卿路”(即现在的西藏中路)。要知道这在大上海可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条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道路,可见其当时在中国的影响力是何等之大。

  那是1936年,宁波旅沪同乡会在上海为庆祝虞洽卿七十岁生日,因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当年726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召开董事会(外籍董事占绝对多数),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公共租界内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以华人姓名命名的街道,将位于宁波旅沪同乡会门前纵贯租界中心的南北向主街西藏路改名为虞洽卿路。101日正式改名,并举行盛大的命名典礼。虞洽卿路的路名一直使用到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才恢复原名西藏路,1946年国民政府再将其更名为西藏中路至今。

  至于他曾经在大通的商场上叱咤风云,人们就了解不多了。在此,不妨听我细说。

  虞洽卿,本名虞和德,字洽卿,生于1867619日,卒于1945426日,是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知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在清代,浙江省宁波府所属的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北部临海,并称“三北”地区,1949年全国解放后三北地区因行政区划调整,组建成了新的慈溪县(即今慈溪市)。因虞洽卿出生于镇海县北部的龙山乡山下村,故虞洽卿成名后,上海人称他“宁波虞洽卿”或“三北虞洽卿”。

  虞和德的父亲虞万丰原是当地一名裁缝,母亲虞方氏,生有两子,长名瑞岳(即虞洽卿);次名瑞芳。虞洽卿5岁时父亲病故,因此家庭经济陷入困境,靠母亲从事纺织维持一家生计。虞洽卿对母亲极为孝顺,凡是他母亲所命无不尽力办到。包括他后来捐出巨资兴办家乡公益事业,以及平素勤俭节约的习惯,均与母教有关。1930年他母亲去世,虞洽卿为其母大办丧事,也曾轰动一时。虞洽卿只勉强读了三年私塾,就被迫辍学,每天到海滩上捡拾蚌蛤贴补家用。

  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宁波籍人士形成了在上海经商的传统,旅居上海的宁波人当时是当地势力最大的一个商帮。1881年,年仅14岁的虞洽卿经人介绍,只身前往上海,在望平街(今黄浦区山东中路)上的瑞康颜料行当学徒。因其工作勤快、善招揽生意,使得瑞康颜料行的盈利大幅增加,很快得到老板奚润如赏识,未及满师就升为跑街,负责联系业务。于是,望平街上的同行竞相以高薪争聘虞洽卿,店主则用加薪、赠干股等办法设法笼络挽留。

  瑞康的主要业务是经销德国进口染料。虞洽卿经常与外国洋行接触,认识到英语在上海这个国际商埠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向传教士学习英语,并到城隍庙等处为外国游客当导游,藉以练习会话,让他的英语水平迅速得以提升。

  1892年,25岁的虞洽卿经族人虞芗山介绍,被聘为德商鲁麟洋行跑街,旋即升为买办(类似现如今的业务经理)。因其可以抽取高额佣金,故虞洽卿从此时起所获收入日趋丰厚。而与此同时,虞洽卿自己还兼带着做一些进出口生意与房地产买卖,他通过设立升顺、顺征等地产公司和通惠银号,购进闸北顺征里全部房产及浙江路等多处房地产,把他在大上海的生意做的是风生水起,日进斗金。1896年,虞洽卿花了400多两白银,向清政府捐了个“道员”官衔,因此具备了绅商的身份。

  到了1902年,虞洽卿辞去其在德商鲁麟洋行的职务,改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1903年,荷兰银行在上海新设立分行。经多方了解,荷兰银行上海分行的当家人为迅速打开其在上海的局面,在得知虞洽卿是大上海很知名的买办后,便以高薪挖他。他于是转任该行买办。荷兰银行发行纸币,并做进出口押汇等业务。虞洽卿的买办身分虽延续到1941年离沪为止,但自1924年起交由其子虞顺恩代理。因虞洽卿任职期间使该行获得巨额利润,19292月荷兰政府颁给他一枚勋章,并赠王室保存了200多年的自鸣钟一座,对其所作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1906年,虞洽卿赴日本考察,日发现其自明治维新后发展迅速,这让他震动很大,他决心回国后要向日本学习,大力发展实业。

  1908年,虞洽卿与一批旅沪的宁波籍人士袁鎏、朱佩珍、吴传基、李厚垣、方舜年、严义彬、叶璋、周晋镳、陈薰等开办四明银行。

  1909年,虞洽卿开始投资于航运业,先后创办宁绍、三北、鸿安3家轮船公司,经营上海至宁波的海上航线与上海至汉口的长江航线,获得巨利,为当时国内民营航运企业之首。

  1910年,他在南京发起著名的南洋劝业会,任副会长。1920年起任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1924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

  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大通一直是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有着“小上海”的美誉,并曾涌现出了两湖(湖南、湖北)、金斗(庐州、淮南)、大邑(安庆)、新安(徽商)、泾太(泾县、太平)、旌德(宣州、旌德)、池阳(青阳、贵池)、五松(铜陵本地)八大商帮。随着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大通进入其最鼎盛的时期。及至民国时期,外省众多资本家纷纷到当时大通开展经商活动,但他们在大通的势力和影响都没虞洽卿大。在商场嗅觉十分敏锐的虞洽卿,对当时的大通十分看好。让他最不能容忍的是,美、英、日、德等洋人在大通纷纷设立洋行,赚钱赚嗨啦。因此,他也到大通设立了“三北轮埠公司”(简称“三北公司”)及其子公司----鸿安公司。这三北公司是浙江镇海县驻沪资本家虞洽卿于1915年集资创办的一家民营航运公司,当时在中国沿海及长江干支流上都开辟有其轮船营业的客、货运航线,发展十分迅速,很快成为我国当时规模较大、营业范围较广的一家民营航运公司。他们在长江中下游及湖南境内的长江支流上也开辟有固定的航线。其航运规模与洋人的太古、怡和、日清、大阪航运公司及北洋政府的轮船招商局并驾齐驱,并称为当时长江上的六大航运业巨头。

  其具体情况是,虞洽卿的三北公司于1919年在安徽芜湖开设分公司,首开其进入安徽投资兴业的开端。此后,他们耗资六、七万元建造了一艘大趸船,设置在大通和悦洲招商局码头下首位置,以供其公司所开航线上的客、货船上下货客、存驻。及至1926年,他们已经拥有大轮12艘,总吨位为25289吨,与当时的轮船招商局、太古、怡和、日清、大阪在长江及沿海各航线上争航争利。行驶沪汉线的船舶有长兴、龙兴、明兴、新宁、醒狮、淞浦、清浦、新浦等轮船八艘,其吨位合计为19606吨。鸿安公司行驶在沪汉线上的船舶帽有德安、太安、永安、公安、和安、宝安、吉安、长安等八艘轮船,其吨位合计共有18542吨。1937年元月,三北公司又抽出“龙兴轮”开设快运航班,将其沪汉线航运的班期由原来的九天减少到只要七天,创造了当时沪汉线上最快的航运班期。及至到1937年底,因抗日战争的影响,三北公司与其子公司鸿安公司行驶沪汉线所有船舶不得不一并停航。

  虞洽卿不仅是航运巨子和知名企业家,更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在清末发生的一系列华洋纠纷中,如1898年上海法租界发生的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190512月上海发生的大闹会审公廨案等事件上,虞洽卿都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活动能力。他积极联络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租界当局相当大的压力;并适时出面充当调解人,从而平息了不少纠纷,因此他在上海的商民中声誉鹊起。

  1905年,虞洽卿等人领导上海总商会发起创办了华商体操会,并带头操练。19073月,华商体操会正式加入上海公共租界万国商团,名为“万国商团中华队”。每当政局动荡不安,“中华队”就随“万国商团”出防维持秩序。当时的清廷五大臣考察回国,载泽、端方等人途径上海,虞洽卿率华人队前往接受其检阅,并受到嘉奖。以后上海华界也效仿组织了“上海商团”,在辛亥革命期间,他们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成为光复上海的一支武装力量。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因资助同盟会经费,故而在沪军都督府成立后,任顾问官、闸北民政总长。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上街劝说商家开市。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他积极支持罢工、罢市等活动。1927年,他支持北伐,反对孙传芳,后又支持蒋中正“四一二”清党反共。

  1931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后,虞洽卿宣布与日本经济断交。及至抗战时期,他在上海组织“中意轮船公司”,出任上海难民救济会会长,他从西贡、仰光运来平粜米,解决租界内难民拥挤而缺粮的危机。1941年日军占领租界前,他转道香港去了重庆,组建“三民运输公司”。1945426日在重庆病逝,安葬于故乡龙山。

  在大通,人们说“虞洽卿是人中之龙,生于龙山,葬于龙山,是其命运所在、一生之缘。他与大通结缘,当是自然!”我笑说“这应是大通人对他的尊敬与缅怀!”虽说虞洽卿曾经叱咤风云的大通是有一座长龙山,他出生的故乡也有一座龙山,还是他告别人世叶落归根安葬的地方,但这究竟是巧合、是缘分,还是他一生的宿命?我们不得而知……(作者:吴华)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