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提升社会公众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我市作为全国46个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市、11个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先后在全市27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在220个居民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和氛围营造,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家庭达到13.18万户,市辖区域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4.27%。
一、坚持政府和市场齐发力、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实践创新
从全市范围来看,"生活垃圾围城"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化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一大因素,亟待各方汇聚思路、通力配合加以解决。一方面,政府和市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要配合发力,实施好全民垃圾分类行动。政府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主导作用,负责实施方案的颁布,从政策层面引导垃圾分类的实践方向。同时要利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带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将政策引导与市场规范结合起来,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城市与农村要协同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素质的差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进度明显滞后于城市,制约了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进程。缩短城乡间垃圾分类工作的差距,需要通过构建相关合作机制与激励机制来统筹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机制
健全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是垃圾分类的重要保障。高效治理生活垃圾,必须完善制度并有效执行。一是成立可回收行业联盟。由市商务局牵头,与安徽双赢集团东南公司联合,建立可回收行业监管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二是推进有害垃圾暂存点和收运体系建设。目前已与正源环境公司对接,签订有害垃圾收运处置协议,规范收运流程。三是由市环卫处牵头,组织隆中环保公司与各县(区)进行对接,合理设置厨余垃圾驳运点,全市共计划203个厨余垃圾驳运点,已完成设置37个驳运点。四是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劝导和执法工作进社区活动。让社区、城管、物业公司、老党员、青年志愿者开展桶边督导,特别要明确物业公司的管理责任。五是推行综合考评。将第三方机构调整与市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查以及专业考评相结合,定期开展考核评价。
三、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确立垃圾分类全流程的标准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量多面广,参与者众。如何对那些思想认识站位不高、未养成分类习惯的人进行有效监管,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一是要建立"云监管"。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启动5G+垃圾分类新基建专项,加快推进"城市超脑"建设,布局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为实现"云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要强化"人监管"。"云监管"实现之前,"人监管"不可少,可轮流安排居民在其居住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劝导和监管。这有助于居民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劝导监管工作的辛苦与不易,经过换位思考,尽快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对值守监管人员要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其懈怠。三是强化物业监管。对物业公司驻点服务的封闭式居民小区,可通过物业服务收费标准与物业公司资质等级挂钩、物业公司资质等级与其服务小区的垃圾分类质量挂钩、居民物业服务缴费与家庭垃圾分类质量挂钩等手段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与被服务居民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四是强化智慧监管。采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大数据智慧平台,将积分兑换、第三方考核和智慧环节相结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生活垃圾收集、投放、运输、处置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实时监管,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互联共享。
四、强化法制保障,用好激励机制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实施性强的政策方案、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之外,立法立规、加强刚性约束力,通过法治手段有效引导社会居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性,也是重中之重。要利用外部约束力,从社会心理层面推动社会居民垃圾分类行动落到实处。尝试结合"智慧社区"的打造,探索利用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手段,对违反定时定点投放规定,乱扔垃圾的居民进行监督。同时,对于拒不履行分类义务、拒不落实分类措施的单位和个人,除了依据《铜陵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处罚,还需依法将违法当事人的信息纳入分类信息平台,实施联合惩戒。面对既复杂又精细的垃圾分类要求,强制实施相关措施必会遇到诸多助力,因而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居民在心理层面从"强制"向"自觉"转变。垃圾分类"全民行动"的关键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社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性,有针对性地鼓励引导人们形成垃圾分类意识,以协同联动的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五、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高宣传效果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宣传活动。宜传忌形式化简单化,要走深走实不走秀,要直达灵魂深处。要鼓励开发创作触及心灵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作品,要讲好本地垃圾分类故事,组织"垃圾分类我先行"真人秀,以真情真实引领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养成分类习惯。要奖励垃圾分类宣传内容创新、渠道创新和方式创新。生活垃圾分类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不小,它涉及的知识点多,涉及的人群广,因此宣传必须做到宽领域、广覆盖。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小手牵大手"行动。让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孩子系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做垃圾分类"形象大使"。这既可以巩固其校(园)环境教育成果锻炼其实践技能,又能感动"感染"其身边"不分类的成人族",使他们改变"我就是不分"的坏习惯,养成"我要自觉分类"的好习惯。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行动。志愿者在社区环境治理及垃圾分类中表现出那种吃苦耐劳和志愿奉献精神,对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有潜移默化作用。去年我市约有6.5万名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登记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这是一笔宝贵资源,要用足用活用好。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绿色价值取向、绿色生活方式、绿色领导方式,从源头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市的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