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策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铜都策论
 
加快铜陵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布日期:2014-5-20 18:37:21 点击数:2390
 

  一、以土地的二次集中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改革模式。积极探索以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模式实现土地的二次集中。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让农户与承租人不直接见面,村集体全程受理托办流转事项,村民每年按时到村委会领取承包金。这样既便利了农户,又实现了流转的规模化。

  2、具体方式。建议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为基本方式,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通过对土地的“统一集中、统一量化、统一改造、统一流转、统一利用”,实现农业空间规模化集中利用。对不愿意加入的农户,进行制度上开放式设计,通过空间置换,划定优质地块,并进行连片改造、集中整治,重新分配给要求自己耕种的农户,并进行空间确权。

  二、以国土整治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为抓手,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

  1、加大国土整治力度。积极筹措土地整治资金,强化土地整治的行政推动力度。按照全市一盘棋,不同整治内容全覆盖的原则,由国土、规划、住建、水务、交通、县区政府联合组成工作组织,主导城市全域国土整治规划、项目库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推进全空间土地整治。

  2、推动集体建设用地的挪移集中。一是对于城市规划建设区内的农户,按照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宅基地和住房交换相应园区或城区的安置房,实现集体建设用地空间上的挪移集中。二是对于城市规划区内农业空间上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拆庄并村、土地整治,将集体建设用地“聚零为整”,调换到近园近城区域。三是对于城市规划建设区以外的乡镇,通过土地整治整乡整镇推进,采用“农民放弃宅基地,换取购置乡镇驻地成本价(不含地价)安置房指标”的办法,将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到乡镇驻地及周边。四是对于边远地区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整治多村协同推进,采取相邻相近的村与村进行土地置换的办法,将集体建设用地归集到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地点,提升农村社区的规模化水平。

  3、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运作平台。一是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招拍挂制度。我市已经制定了相关试点办法,但由于现行国家集体建设用地政策所限,难以实现融资抵押而没有真正运作起来,尚需进一步推动。建议先在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予以推进实施,以利在引导农民集中的同时,筹集资金,用于土地村庄整治。二是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化平台。受制于国家政策的限制,目前我市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尚只能在县区内部流动,对产权一体化平台建设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建议加快全市统一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平台建设。

  三、以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为抓手,促进城乡资源合理化流动

  1、探索农村房屋产权市场流动办法。积极申报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在试点政策支持下,每年可核定一定的用地指标,让参与流转、抵押的农村宅基地用地指标转为集体建设用地或国有建设用地指标,从而突破政策界限,实现农房与城房“同证同权”。同时,借鉴外地经验,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避免与现行政策的冲突,探索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2、积极引导针对性金融产品创新。建议政府成立政策性涉农金融担保机构,充当金融机构和三农领域开发业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降低金融机构市场风险,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产城融合建设的需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3、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包括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房屋产权抵押的资本化平台、交易平台。探索城市资本进入农村的方式方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使城乡生产要素真正双向流动起来,真正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

  四、以争取增量和盘活存量为抓手,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1、增加增量土地供给。利用增减挂钩政策将推进国土整治全域覆盖,加大标准化农田改造、村庄整治、矿山复垦、三荒改造力度,组建专门机构,负责具体运作,采取政府主导运作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资金投入,创造并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

  2、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土地使用“双向约束”机制,确保企业用地合法合规,促进按时开竣工、按期投产增效。加大对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的土地回收再利用力度。鼓励现有的入园企业,利用富余的土地资源,实行“无地招商”,盘活企业内部土地存量。

  3、提高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园区土地投资强度,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借鉴外地先进的 “节地模式”,提高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大老乡镇驻地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增加建设用地供给。

  五、以创新城市管理为抓手,破解建设资金困局

  1、向科学利用空间要资金。以经营城市理念指导空间规划,对于能带来土地升值的公共设施投资,尽量向尚未开发的地段合理布局,以利于政府拿回未来的土地升值,实现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在部分地块的规划建设条件设计上,实行弹性容积率制度。土地拍卖时只拍单位建筑面积地价,业主多建,政府多收。

  2、向管理精细化要资金。在我市众多投资、建设和管理领域,均可通过管理的精细化达到节资提效的目的。比如:在同一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通过提高不同设施建设的同步性,提升投资效果;在产业引导资金使用上,可以通过提高杠杆化,减少总量需求。

  3、向用活政策要资金。积极努力争取能够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创造条件用好用活人防专项资金、失业保障金等沉淀资金,缓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及时掌握中央扶持资金政策动态,推荐申报更多的合适项目。

  4、向市场化要资金。大力推进具备条件的市政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社会资本开放,如养老设施、婴幼儿教育、绿化工程等,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政策补偿相结合,得到市场资金补充。(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课题组)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下一条 信息:积极推进铜陵产城一体发展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