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在祭扫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同时,请到这边来,请到革命烈士的墓地来,再读一读他们生前写的自挽联,可以勾起我们对无数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并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使我们深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奋发努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更富强。现将笔者收录的八位革命烈士的自挽联,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李芋邕(1859--1923),湖南衡山人。曾任衡山县岳北农工会代表,领导农民进行减租减息、反对土豪的斗争。反动派惊恐万状,伪省长赵恒锡调动军队,前往镇压。李芋邕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就义前,作自挽联云:
六四岁身首分离,是奇害、奇冤、奇诬、奇诈,只有向阎王一诉;
百余里灵魂归去,愿我妻、我子、我媳、我孙都要报戴天之仇。
联语构思奇巧,连用四个“奇”和“我”字,加重了语气和感染力,充分表现了一个64岁的革命者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下联告诉远在家乡的妻子和儿孙,当我的死讯传来时,不要痛哭,不必悲伤。擦干眼泪,为报这不共戴天之仇,只有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之中。
周水平(1894--1926),江苏江阴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投身农民革命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教师作掩护,在江阴、无锡一带领导农民运动,并产生较大影响。反运动派十分惊慌,地主豪绅勾结官府,将其拘捕。面对敌人的多次审讯,慷慨陈词,英勇不屈。临刑前,作五言联以明志。联云:
宁为枉死鬼;不作亡国奴。
联语虽短,仅十个字,且通俗易懂,却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深刻揭示了一个革命者热爱人民,热爱国家,在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国破家亡的紧要关头,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周树屏(?--1928),湖南衡山人。早年参加岳北农民协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任衡山县总工会委员长。马日事变后,去安源从事地下工作。后又返回衡山任组织部长。1928年3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幸遇害。在狱中作自挽联云: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碧雪洒中华,革命精神留世界;
共产不避难,避难不共产,雄心震岳北,共产实现定他年。
联语告诉我们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永不丢。一旦牺牲,为之奋斗的革命精神,必将留存世界,激励后人。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们的革命行动,将唤醒更多的岳北人民,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会实现。
愈作豫(1901--1930),广西北流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广西龙州起义,任红八军军长。由于该部遭国民党军队突然袭击,部队被打散。1930年6 月6日在广州被捕,不久牺牲,时年30岁。在狱中曾作自挽联云:
十载英名宜自慰;一生热血岂白流。
作者对自己的短暂一生作了总结。反映了一名共产党员经历了十年的艰苦奋斗,虽然不幸被捕,牺牲生命,但为革命为人民,一心一意,呕心沥血,问心无愧,聊以自慰。他坚信,革命者的鲜血决不会白流,革命一定会成功,反动派一定会垮台。
汤祥瑞(?--1931),湖南浏阳东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农民协会委员长,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1927年马日事变后,坚定信念,他和不少同志仍坚持地下斗争。由于叛乱告密,不幸被捕,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在浏阳河畔的状元洲被害时,就地大书一联云:
嫉恶如仇,几根傲骨横天下;
舍生取义,一颗头颅落状元。
联语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敌人面前,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体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熊亨瀚(生卒年不祥),湖南桃江人。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各地,他不畏艰险,四处奔走,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11月,在武汉鹦鹉洲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不久遇害。曾作自挽联云:
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忠为党,有志不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弟妹忍,温言慰妻,负荷嘱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联语记述了烈士为革命四处奔波,不辞辛劳,却毫无怨言,抒发了革命者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个革命者对亲人的眷恋和抚慰,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但他深信,只要坚持到底,前仆后继,革命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周炳文(1892--1931),湖南长沙人。在江西萍乡安源煤矿中学毕业后,任矿局教师、翻译。3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开展地下斗争。后去靖江,建立地下党机关,任省委委员,兼机关负责人。之后,调武汉、湘阴工作。1931年被捕,同年4月在长沙英勇就义。狱中作自挽联云:
肉躯壳无足轻重,但求身后有灵魂,死一时实生千古;
鬼伎俩何等凶险,寄语党中诸君子,鉴以往宜慎将来。
联语反映了一个共产党员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为人民解放而死,死得其所,虽死犹生,名重千古。同时,揭露了敌人的凶残和诡计,提醒党内的同志,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上当,以免革命同志受到迫害和对革命事业造成损失。
陆法轼(1917--1941),贵州人。抗日战争时,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白色恐怖时,领导和组织邮电职工开展地下斗争。1941年11月20日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遇害前,在狱中作自挽联云:
生不害世,死不累人,雄心无愧,吾亦可去;
志在救国,举在济众,伟业赤诚,我应重来!
联语抒发了一个革命者活着的时候为人民谋解放,死的时候不出卖同志,不出卖革命,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献身,问心无愧,死得其所。下联告诉人们,为了救国,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现在,这一崇高伟大的事业还没成功,我却被敌人杀害。如有来生,我一定继续为之奋斗,表现一个共产党员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作者: 朱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