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策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铜都策论
 
关于铜陵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1-08-17 8:54:29 点击数:1276

铜陵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方面有基础。铜陵是全国重要的电子基础材料产业基地,也是《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一核一弧”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也已成为我市核心产业之一。产业集群越来越明显,在封装测试、电子线材、PCB等行业中集群式发展较为明显,集成电路产业正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配套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方式集聚,已经形成了薄膜电容器、石英晶体谐振器、引线框架、印制线路板等4条产业链。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求全链条、做优价值链,聚焦制造环节发力,锁定北大青鸟和富乐德两大龙头企业,建设半导体配套产业园、长江半导体增值服务及新材料产业园,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目前,全市半导体产业发展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产业加速集聚。拥有富乐德、镓特等半导体核心和关联规上企业31家,主要产品包括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封装成套装备、半导体增值服务等。2020年,我市半导体产业及关联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增长27%。
二是特色技术先进。富乐德半导体生产设备修复和洗净技术源自日本、国际领先。北大青鸟投资的镓特氮化镓晶圆片项目正式投产,产品技术世界领先;赛创陶瓷基板项目实现爬坡赢利,正在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架构改造,填补了国内高端陶瓷基板产业化空白。
三是项目支撑有力。全市半导体产业在建及储备项目19个,总投资225亿元。其中,总投资超100亿元的长江半导体增值服务及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洗净事业总部已成立,TFT、半导体设备修复项目(投资3亿元)竣工投产,碳化硅项目(拟投资13.5亿元)开工建设,半导体大硅片(抛光片)项目(拟投资87亿元)。
铜陵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方面有挑战。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铜陵半导体产业想要实现“后发制人”,前路漫漫。 
瓶颈一:产业规模较小。目前,我市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相关半导体领域企业仅有文一三佳、丰山三佳、耐科、中锐、赛科、艾默生、安博等10家企业,尚没有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晶圆制造领域仅有微芯长江和稼特半导体两家企业,目前还处于动工和研发试产阶段。以市经开区为例,2020年半导体主营收入约20亿元,相比于合肥新站区300亿、高新区和经开区近100亿的半导体营收规模差距明显,规模性略显不足。铜陵经开区半导体产业亟需扩大规模,提升在经济中的占比。
瓶颈二:产业人才留不住引不来。从总体来看,人口基数小和就业人口少,是制约铜陵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市经开区为例,2019年,18-34岁的优质劳动力仅19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不足8000人。据几家规模以上半导体企业反映,目前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工流失率高且补充难,急需政府给予政策和执行层面的帮助。
瓶颈三:面临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长三角经济带已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全球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地。铜陵作为长三角城市,有着半导体发展的区位优势,但也面临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上海、合肥、无锡、苏州、南京的半导体产业发展都相对成熟,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像铜陵这样半导体发展滞后的城市,在竞争力方面难以与他们竞争,必须要错位发展,通过差异协同,甘当这些发达城市的半导体材料供给基地,形成优势互补、互相支撑和互为驱动的良性发展态势。   
铜陵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方面有希望。要坚持把半导体产业培育成为铜陵支柱产业的目标定位,将半导体产业作为提升城市产业能级的抓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进一步提升铜陵在全国半导体产业图谱中的话语权。
政策建议一:认清形势,敢于突破。2021年,虽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半导体行业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市场最高端的5nm芯片只有台积电能够生产,三星、台积电、中芯国际等芯片代工巨头都无法绕开美国技术。一方面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式,我们要尽快采取行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另一方面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科技,别人的永远都不是自己的,必须舍得下血本,保持高投入。因此,铜陵要抢占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新高地”。基于以GaN(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开发是新兴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其研究开发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势态。我市要在推动镓特氮化镓晶圆材料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探索布局碳化硅、硒化锌等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制造,提高对高功率、高温度等需求的支撑配套能力。加快大硅片项目招引进度,争取早日落地。在封装基板方面:依托赛创电气,大力推进中高端陶瓷基板产业化,探索开发高导热率、低介电常数、低热膨胀系数的新型封装基板。
政策建议二:发挥优势,夯实基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路径选择,突出发挥铜产业比较优势,高定位建设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加速建设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加快促进以铜产业产品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产品升级,努力把铜产业做成中国的地标产业,把铜陵做成中国新材料产业之城。要把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作为铜陵新材料产业的重点,甘当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配角,主动深化产业配套,增强承接优质产业的吸引力和融合力,努力形成铜陵新材料产业集群、铜陵港与铜陵综保区相互融合的联动发展新格局,力争在长三角产业链和供应链上占有一席之地,提升铜陵在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分工层级,使铜陵成为长三角乃至中国的新材料供给基地,努力把铜陵做成中国新材料产业之城,进而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新机遇,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铜陵贡献。
政策建议三:科学规划,形成集群。发展半导体,要做好半导体产业规划,现阶段一方面要开辟半导体增值服务产业“新蓝海”。以富乐德为引领,大力培育半导体增值服务产业,支持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推动重组上市,促进半导体晶圆再生项目尽快投产,提升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能力,打造辐射南京、合肥、武汉三大国家半导体产业基地的区域性增值服务总部。另一方面要挖掘半导体装备制造产业“新潜力”。力促耐科、文一三佳等整机制造企业对标国际标准,开发下一代先进封装装备,满足更大晶圆封装尺寸、更高封装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需求,推动整机制造迈向高端。要坚持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建设之路,在引进外来优质企业的同时,着力培育一批实力强大、富于创新、成长性好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以技术、人才、资本相结合的产业生态,不断支持企业扩大产能、做强主业,要自觉将培育半导体产业等产业集群与申建综保区结合起来,为铜陵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政策建议四:人才立基,持续发展。解决人才缺口是摆在铜陵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道难题。要解决人才缺口问题,必须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就业政策,对要制定优厚的激励政策,比如分学历分层次发放补贴工资,企业就业人员要解决免费住房和伙食的问题。要发挥铜陵学院应用型大学的作用,在培养半导体行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性、融合性,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需求,培养我市半导体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可以和企业合作承担一些横向课题,理论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在学科的设置上,不光要解决有无的问题,还要解决适配性的问题,多调研、多加强联动,要站在发展铜陵半导体产业的视角下,通盘考虑。
作者:方元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铜陵让李白的诗歌添放异彩
下一条 信息:推进“文化 +”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产业新业态 —— 对“十四五”期间我市枞阳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