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从大通走出的开国将军——方国华
发布日期:2022-10-13 8:24:24 点击数:1035

史料记载: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有798位将领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在这798位开国少将中,有一位是从铜陵大通走出的开国将军,他的名字叫方国华。这是笔者最近从由戎毓明主编,1992年11月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安徽人物大辞典》书中获悉的。

《安徽人物大辞典》这本书在籍贯索引“铜陵”一栏中,记录了方国华将军的辞目,第340页是这样表述的:方国华(1904—1984)祖籍贵池,生于铜陵县大通镇。1927年春参加北伐革命军,1929年投奔红军。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先后参加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陉井煤矿攻坚战、涞灵战役、东田堡、黄士岭、雁宿崖等歼灭战。历任红军一军团六十四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料长、桐梓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八路军独立团民运科长。1945年任晋冀军区政治部副政委,后编入野战军第四纵队。建国后任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干部部副部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在笔者的史料档案里,铜陵古镇大通涌现出不少名人,却没有开国将军的史料记载。但笔者从《安徽人物大辞典》这本书中发现开国少将方国华辞目后,引起了极大兴趣。于是,笔者从网上查找了有关方国华将军的一些史料,并经过多次反复推敲整理,编写了这篇方国华将军的生平小故事,以飧读者。


故事一:少年时代,艰辛坎坷

方国华,乳名荣厚,祖籍为原贵池县城东嘉琅方村(今里山乡白沙村)人。在大通和悦洲出生的方国华,少年时代的生活是比较艰辛与坎坷,7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一家人靠母亲帮工维持生活。他到9岁才上小学读书,14岁就失学在家,迫于生活,他只好在大通和悦洲詹万隆烟铺当学徒,21岁时又被老板辞退回家,只好跟着母亲回到了祖籍贵池县城东嘉琅方村帮工放牛。

然而,不甘心命运摆布的方国华,自幼十分好学,即便是在野外放牛,他也是手不释卷,刻苦自学。1925年,方国华经亲友介绍,在贵池西门外的乡村师范当了一名校役。1927年春,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使方国华萌发了革命思想,他瞒着老母亲,和学校几个工友一起报名参加了北伐革命军,被编入朱培德第三军九师二十七团当士兵。3个月后,他随军来到了江西南昌,这时的蒋介石已叛变了革命,而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也被蒋介石所收买,接受了改编。




故事二:弃暗投明,参加红军

1929年10月,朱培德部在福建武坪县与我红军稍有接触即向东撤退。当时,方国华所在的班,主要担负着尾押民夫的任务。在一个阴雨的黄昏,方国华所在的班聚集在路旁的一间茅屋里,他们当即决定把拉来的民夫全部放了,然后一起弃暗投明,直奔武坪县高屋村,集体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方国华参加红军之后,通过接受革命理想的教育,并亲眼目睹到红军与国民党在本质上的不同。正如他在自传中叙述的那样:“我感到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大不相同。红军中官兵平等,支队干部和其他干部、战士对我们都很亲热。因此,我们很愉快,从此下定革命决心,行军不觉累,三九天赤脚下操也无怨言。”“到红军部队不久,我跟班里的同志学会了打草鞋,解决了穿鞋的困难。”“在作战中,我抱着牺牲的决心,因此也很勇敢。”

1931年5月,他所在的红军党组织在江西宁都,接受方国华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方国华同志工作学习更紧张,进步更快。1934年,国民党军队向我中央苏区进行5次残酷围剿,军事斗争十分紧张。此间,方国华同志担任一军团六十四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他在每次反围剿战斗中,都是不分昼夜地紧张工作,一边参加战斗,一边利用战斗间隙为部队筹粮筹饷。



故事三:革命路上,当好“粮官”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从查找的方国华将军的史料中,介绍他的简要事迹重点是为部队筹粮筹饷,在后勤保障上建功立业。例如,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时,方国华同志随部队进入四川和贵州遵义、桐梓等地。长征途中,他一度调任桐梓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部队打下卓别基后,党组织又决定他搞民运工作,随朱瑞、刘晓为红一军团过草地的先头部队。1935年,中央红军部队走出草地后到达陕北苏区,由于东北军对苏区的围剿,红军粮饷又遇到严重的困难,方国华同志接受任务后不顾劳累,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作风,在定边完成了一周内筹粮300担的艰巨任务。

特别是在1937年秋,方国华同志随红军一军团一师开赴华北抗日战场,他先后参加过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井陉煤矿攻坚战、涞灵战役和东田堡、黄土岭、雁宿崖等歼灭战。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大振,当地青年抗日热情高涨,纷纷要求参军参战。独立团扩充为3个团,由1000人扩充到6000人。

这样,部队在供给方面的矛盾又突出了,尤其是粮食、担架奇缺,武器弹药严重不足,许多新战士的子弹袋都是空的。这使当时担任民运科长的方国华同志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他带领全科战士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给一些开明的地主挂匾额,促使他们为抗战贡献财力、物力。同时,方国华同志根据当地群众反映,在灵丘的南山,有阎锡山的武器库,但隐蔽很深,不知具体地点。得知这一情况后,方国华同志立即带领战士,在山上山下寻找了几天几夜,终于在一条山沟里发现了隐蔽的洞口,一下子找出两座弹药库。库内有山西造的冲锋枪和子弹、手榴弹等,为红一军团的抗战立了奇功。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方国华同志时任晋冀军区政治部副政委。鉴于蒋介石阴谋挑起内战,晋冀成立了野战四纵队,方国华和政委王平一道编入纵队,北进执行保卫张家口的战斗,后又参加了新保安攻坚战。解放战争时期,方国华同志先后担任冀晋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第1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干部总队政委、解放军军训部干部处长、公安部队干部部副部长、河北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9月,方国华同志授予少将军衔,此后他仍在军内从事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1963年,方国华将军离职休息。1984年3月24日,方国华将军在天津逝世,享年80周岁。

方国华,这位从士兵到将军,在20多年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历经战火的洗礼,在他的身上一定蕴藏着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只是笔者无法了解到实情,将将军的传奇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实为遗憾。而如今,笔者之所以要将方国华将军的生平编写成简要的小故事,就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史实,让铜陵人记住:在新中国798位开国少将中,有一位从铜陵大通古镇走出的将军,他就是方国华同志!

作者:詹敬鹏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喜迎二十大,走进乡村看发展——记义安区总工会别开生面开展重阳节活动
下一条 信息:铜陵小沙漠 老洲西沙滩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