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论交通运输业内卷化成因及解决路径
发布日期:2023-03-12 15:34:18 点击数:215
鲁维保
(铜陵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24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其中就包括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而交通运输业的内卷化是当下制约和影响交通运输现代化步伐的主要障碍之一。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涵盖交通运输理念的现代化、运输手段的现代化和交通运输综合系统的现代化。研究、分析和解决困扰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内卷化问题,就是抓住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牛鼻子,也是破解当前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交通运输业内卷化成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内卷化”概念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首先提出的,他用“内卷化”来描述一类文化模式,即:当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
就各地而言,交通运输业的内卷化与长期所处的人文环境、行业经营理念、思维的固化以及体制、机制的滞凝作用有关。换言之,它是客观环境、人们主观思想、体制机制框架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交通运输业内卷化的本质是:习惯和满足于既有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处于低层次的循环和自我复制,在天花板下作小幅度的跃动和起伏。因内生动力和创新性不足,最终导致其边缘化。
铜陵交通运输业的内卷化,有其复杂原因并受多元困扰。既有历史人文大背景下的“水土效应”,也有交通运输市场变化中带来的“感冒症状”以及体制机制框架下各种矛盾的交织与羁绊,但总体上说还是思想观念僵化和应对力缺乏叠加的产物。
(一)客观环境的影响。铜陵以铜立市。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和运输促进了铜陵交通运输业的萌芽、发育和成长。无论是交通建设的布局,还是客货运集散地的建立,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和服从于铜陵有色金属这个龙头、支柱产业。贴合分散的矿区以及融入整个开采、冶炼和加工的链条,形成当时交通运输业的基本骨架,单位“自备车”的自我服务以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经营模式成为当时交通运输的主导,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的九十年末。尽管后来市场经济日渐取代了计划经济,但长期形成的思维观念已经固化,导致市场开放度和周边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大格局、大手笔,在某种程度上为铜陵交通运输业内卷化埋下了伏笔。
(二)行业轨迹的影响。铜陵货运市场在上世纪九十代末开始放开,其改革的初衷就是打破传统体制的羁绊,激发其内生动力与活力,但是货源的不确定性和市场规则的滞后性,凭借有限的人脉资源和“一间小房一部电话”的配载,各显神通的结果是: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没有货物集散地,没有跟得上发展节奏的货运信息平台,使得货运经营者和货运驾驶员过着“饱一餐饿几顿”的生活,低迷的运价,为了生存只好冒着被查处的风险,去改装车辆进行超载,碾坏了道路,增大了安全隐患,超了被罚,罚后更超,陷入越治越超的怪圈。
铜陵的客运长期以国有企业为主骨架。当初交通的不便、火车班次的偏少与公路运力的相对不足,使得无为、枞阳、青阳等周边的客流汇集于此,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源,因为竞争对手少,过着四平八稳的日子。数量众多、辐射四方的班线成为客运企业无形资产并带来了比较稳定的收益。后来随着浙江义乌小商品城、海宁皮革城等一批特色经济的兴起,通往江浙沪方向的多条班线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线路,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少数客运驾驶员采取站外揽客、黄牛拉客、倒客卖客、等手段从中牟利,于是班线承包和租赁成为新的经营模式,由此衍生出了公车私营和挂靠经营。在这样的运作之下,一个正规的客运经营企业,实际上变成了班线的“出售者”,其车辆公有属性日渐被掏空,日渐被结构多元化所取代。
铜陵出租车的出现始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后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其发展的高峰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10年不到的时间里,铜陵出租车的数量由起初的40余辆,猛增到1300多辆。短期内迅猛增加的出租车导致供大于求,“僧多粥少”,使得竞争加剧。出于对经营者利益的保护和运输市场秩序的维护,1996年铜陵市政府出台了“宏观调控,适度发展”的政策,强化了出租车市场行政调控的力度。之后20多年铜陵出租车始终维持在1580辆左右的水平。行政调控虽然遏制了出租车的疯长,但也带来了内生动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乘客投诉较多等问题。行政壁垒下的利益分配纷争和退出机制的缺乏,导致诟病叠加、与社会冲突加剧,而“两证合一”的改革举措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理顺了关系,但却让出租车又重新回到了个体时代。
(三)体制、机制的影响。铜陵交通运输业的监管长期存在“跛腿”现象,在客运、出租车管理方面投入较多的财力和人力,而在货运的监管上显得相对宽松和淡化。一方面对客运、尤其是巡游出租车实行严格的行政调控,但退出机制的缺失与退出渠道的不畅,导致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优不胜、劣不汰难以激发其活力与生机,维持和守摊子成为不少人的心态。另一方面,由于对货运市场的全面放开,因政策、资金等原因优化、重组和调整运力结构等工作没有持续跟进,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松散化、个体化经营却占据主导地位。很难在整体上上层次、上台阶。铜陵交通运输市场发育不良的先天性不足、后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系统封闭、开放度不高等因素的叠加,使得整个行业处于“步子不大,慢慢走”的状态。内卷化在此土壤上萌发,并日渐影响交通运输业与时俱进的发展。
内卷化的客观存在,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受过去经营思想、理念的惯性影响,“经验”和曾经的辉煌历史成为束缚其前进和发展的无形障碍。不愿闯、不敢闯,满足于低层次的循环往复。二是“天花板”现象“屏蔽”了勇敢前行的道路。所谓“天花板”现象就是自认为到头了,不可能再打破了。“天花板”现象实际上是某些人为自己不想继续奋斗而寻找的借口,更是某些人不思进取的内心反映。整天躺着看天花板的人,又怎能看到希望之路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呢?三是躺平心理的泛化。每天得过且过,丧失方向感和前进动力,或怨天尤人,或心灰意冷,自己随大流、混日子。不关心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不关注交通未来发展的趋势,习惯于摆问题、讲困难,就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打算。所有这些表现无疑是前进中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二、解决交通运输业内卷化的路径
(一)认清形势、关注变化、找出差距。既然内卷化和长期处于某种人文环境有关,那么解决的路径首先就是认清形势的变化,找准时代发展的脉络。
认清形势、转变思想,是奋发前进的基础。只有客观、准确地把握对新形势的研判,才能认识到内卷化给当下交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时代和铜陵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行政版图、经济版图的变化和调整,对交通运输业的保障方式和效能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融入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对交通运输业的谋划与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共享经济、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既给交通运输业的前行带来了机遇,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带来了冲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交通工具的老旧化改造和整个运行系统的“咬齿”现象都是必须正视的短板。改革既有的系统链条和利益分配机制,构建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市场环境,其任务十分艰巨、繁重。高效能、高质量的运输保障要求,需要交通人作出一系列的改革,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而这一切都是以思想的觉醒和观念的更新为基础。
(二)以创新为动力,强化行业多点支撑。长期以来有人将交通运输业创造价值的渠道就是客流和货物的空间位移。忽视了道路运输业的开放性和融合性。经济社会是交通运输业的母体和服务对象。就它的现代属性而言,它应该是经济社会链条中的一“环”,只有环环相扣,整个链条才能正常运转。为此,必须用创新这副良药来医治交通运输业的内卷化。
一是强化智慧交通建设。应用互联网等技术,打破原来的地域、产业和行业界限,积极探索跨界融合之路,打造新业态,构建新模式。
二是强化共享经济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着力在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做文章。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和城市交通的拥堵,共享经济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交通运输作为共享经济最早的“试验田”,理应更多有更多的突破。无论是公交、出租车,还是长途客运、货物运输,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形式。关键是要提升服务保障上的便捷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三是加大改革力度,促成交通运输保障要素组合的高效性。其中涵盖交通路网的优化和升级,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效能和效益,强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接和衔接,降低运输成本。突出交通运输点到点的优势,着力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四是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打造新业态,提升运输保障链条的附加值,关键在人,关键在科技的强力支撑。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首先要培养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交通运输队伍,努力实现主人翁精神、爱岗敬业和一专多能的统一。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解决交通运输业的内卷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理顺关系、优化资源,加强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打好组合拳,全面促进交通运输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联:铜陵市义安大道北段1036号  鲁维保
联系电话:13956245360
邮政编码:244000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六抓”“六促”“学宣贯” 踔厉奋发谱写铜陵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下一条 信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