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漫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社会漫笔
 
大师的婚姻
发布日期:2014-8-20 16:18:44 点击数:4585

上世纪,喧嚣的文化界有两位大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旧式婚姻,用道义和责任书写了自己的婚姻神话。

20世纪初,西风东渐,缠缠绵绵、花前月下的爱情成为婚姻的觉醒与时尚。一批文化人身先士卒,以抛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婚姻为打破封建枷锁的突破口,几名所谓新文人更是把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作为与封建礼教彻底决裂的行为准则和个性解放的标志。不过,有两个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婚姻,用道义和责任书写了自己的婚姻神话。

胡适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史学等领域均有不小建树,甚至传奇般地获得35个博士学位。就是这样一位“五四”运动的旗手,却很负责任地坚守着自己的旧式婚姻,与老伴儿不离不弃几十年,演绎了自己的婚姻传奇。

胡适十三四岁时跟表亲江冬秀定亲,直到27岁时做了北大教授后听从母亲的安排回家乡完婚,才见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婚前,胡适先生还是挺想看看将要陪着自己走完漫漫人生路的那个人的。于是,他亲自到江家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江冬秀的哥哥去房间跟妹子说了好一会儿,没能说通。徽州当时的风俗是没结婚的姑娘不可以见郎君。江冬秀的舅母(也是胡适的姑婆)去沟通,胡适总算进了闺房。可江冬秀早已躲到床上,放下了床帐,胡适看不到她。胡适只好悻悻然离开。

很多人认为胡适先生不值,因为江冬秀是典型的旧派乡间女人,裹了小脚,只接受过几年私塾教育,识字不多,写信有时都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某次,胡适生病,江冬秀写信问候他。胡适写诗记之:“病中得她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其实,胡适的婚姻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完全是为了孝道和对含辛茹苦拉扯他的寡母的感恩、顺从。胡适在日记中曾说起过,世人都说婚姻让我牺牲爱情,受了不小的委屈,其实,完全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新思想、旧婚姻至少得到老辈文化人的认可。

尽管夫妻志趣不同、性情迥异,但胡适仍然觉得这种先结婚、后恋爱的家庭生活还是不错的。

江冬秀的脾气并不好,胡适坚持好男不和女斗。他调侃说,解决家庭矛盾的法宝就是“三从四得”。“三从”者,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四得”者,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作为重量级“妻管严”,他甚至广泛搜集世界各国的“妻管严”笑话,表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不能说胡适先生的婚姻是多么完美,但他的宽容心和责任感值得大家敬仰。张爱玲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胡适先生的婚姻成了民国七大奇事之一。

跟胡适先生亦师亦友的林语堂的道德人品也是一流的。林语堂先生认为婚姻以所谓的爱情(其实是即兴火花)为基础并不靠谱。因为爱情是善变的,此一时彼一时。不过,爱情可以在婚姻中滋长,男女互补所造成的幸福是可以与日俱增的。婚后不久,林语堂先生在征得妻子廖翠凤女士同意后,果断烧掉结婚证书。在他看来,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他借此表明自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决心。当然,林语堂先生看到美女也会眼前一亮、怦然心动、妙语连珠,但绝没有非分之想。

对于婚姻的“保鲜”,林语堂先生自有心得。他认为,“太太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婚姻生活,如渡大海,风波是一定有的。婚姻是叫两个个性不同的人去过同一种生活。所以,要学会理解和宽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寻访莲花寺幸存的文物
下一条 信息:不完满才是人生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