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铜陵市存在招工难、技术人员紧缺、本地人才流失较多、对外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急需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完善人才配套服务;深化技术工人培育,促进产学融合;积极探索新模式,搭建企业用工平台,为铜陵市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了解铜陵市制造业用工情况,进一步掌握企业用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铜陵市委党校第14期乡科级干部进修班学员通过实地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选取32家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开展专题调研。32户企业从行业类型来分:原材料行业7户、消费品行业8户、高技术与装备制造业17户;从企业的规模来分:100人以下企业18户,100-499人企业9户,500人及以上企业5户;从企业员工分类来看:32户调研企业共有员工9914人,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392人,占比4%。研发技术人员936人,占比9.4%。普通员工8586人,占比86.6%。
一、铜陵市制造业用工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员工缺口较大,制造业用工数量下降趋势明显。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62.5%表示有员工短缺,总缺口数1340人,占现有员工数的13.5%。近年来,铜陵市企业用工数逐年下降。2021年末,规上制造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6.92万人,较2017年下降25%,下降幅度较大;而同期周边城市用工人数下降幅度较小,如马鞍山市仅下降6.2%,芜湖市仅下降5.2%。
(二)半数以上企业招工难。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59.4%表示现在招工困难。在被调研的企业中,有43.8%认为本地缺少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如研发类、技术类、自动化等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企业还表示需要更多年轻的技术员工,但从目前调查的信息来看,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政府、事业、国企等单位,愿意去中小企业、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很少;18.8%认为当前招工渠道有限;18.8%认为铜陵市城市竞争力不足,本地难以留住人才。
(三)“数字化转型”“机器换人”实施度较低。“数字化转型”“机器换人”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解决企业用工成本提高、招工难等问题。但从调研结果看,参与调研的32户企业中仅有2户企业明确采取了这一举措。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推动,而且目前操作和维护的技术工人相对缺乏,导致企业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进程积极性不高,现阶段对人工劳动力较为依赖。
(四)人才结构性失衡,研发技术人员用工紧缺。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总缺口数1340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缺184人,占比14.8%,普通员工缺1056人,占比85.2%。多数企业反映最急需用工的是研发、技术、科研、工程师等岗位。
表 1 部分企业用工缺失情况
单位名称
|
目前企业员工数
|
研发技术人员缺口
|
普通工人缺口
|
中科铜都粉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78
|
5
|
20
|
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55
|
5
|
30
|
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
|
171
|
10
|
15
|
铜陵海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52
|
0
|
133
|
铜陵有色铜冠铜箔有限公司
|
287
|
10
|
100
|
二、制造业用工问题的原因
(一)常住人口和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近10年来,铜陵市常住人口数持续降低,截至2021年末,铜陵市常住人口较2010年减少了25.4万人,少了16.3%;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末铜陵市劳动力人口82.6万人,人口比重较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了6.8%。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比重的双重下降,导致铜陵市可用的人力资源也大为减少。
(二)区域竞争激烈,城市吸引力弱。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区域之间呈现一体化趋势,同时区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城市间比学赶超的态势咄咄逼人,形成对资源、资本、市场、人才等要素的争夺。铜陵周边大城市环绕,如合肥、上海、南京、杭州等,这些城市离铜陵不远,交通便利,工资待遇高,就业选择面又宽,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另外铜陵市城市配套设施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铜陵市多数制造业企业工厂设在离城区较远的园区内,周边生活、娱乐、交通配套设施有所欠缺,调研中有企业员工表示仅靠企业自身的宿舍和娱乐场所难以满足需求,但乘坐公交去市区休闲购物又很不方便。
(三)本土人才“留不住”,异地铜籍人才“唤不回”。铜陵市本地高校较少,难以提供足够的技能人才,而周边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对铜陵市人才又持续产生虹吸效应,导致铜陵市人才缺失严重。一项针对铜陵本地大专院校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0.2%的在校生并不打算留铜就业创业。以铜陵学院为例,2021届毕业生4837人,留铜就业人数仅917人,占比不到20%;对于在外的铜籍学子,铜陵市人才政策相对其他城市也没有优势,比如购房补贴:铜陵市给予博士生30万、硕士生12万、本科生8万。而湖州市分别给予博士最高80万元、硕士最高42.5万元、大学生最高20万元补助,导致异地铜籍人才“唤不回”。
三、解决制造业用工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利用环境和政策等优势,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政策创造的有利时机,加强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将工作重点放到具有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来,如将铜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利用铜基新材料已有且成熟的产业队伍吸引青年人才的加入,促进青年人才在铜陵聚集。同时利用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等措施,倒逼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降低人工依赖度,提供高薪优岗,增强人才吸引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二)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完善人才配套服务。一是要结合本市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二是鼓励和支持县区、园区、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聚焦重点,制定个性化人才引进方案、政策,发挥人才政策叠加效应。三是提高来铜创业就业补贴,降低申请门槛,优化申请渠道,进一步增强政策吸引力。完善安家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人才安居工程体系。鼓励县区、园区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园区生活服务配套水平,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文化相融的社区式人才环境。
(三)深化技术工人培育,促进产学融合。一是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优化高校专业布局,鼓励企业和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养”,倡导企业和高校双师型教学,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制定继续教育奖励政策,有计划地组织技术工人参加学习培训,鼓励本土人才积极继续深造,提升综合素质。三是支持企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重视程度,在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方面给予倾斜,壮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积极探索新模式,搭建企业用工平台。政府部门应开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由政府部门牵头,积极探索用工新模式,学习深圳、青岛、芜湖等地人才发展集团运营管理经验,建立铜陵市人才发展集团,打造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统计和发布企业紧缺的工种和人才,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实现人才诉求“一键办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
作者:袁宗梁、曾先、方征、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