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大通麻油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3-12-28 16:57:06 点击数:409

大通麻油是因产于铜陵县的大通镇而得名。创始于清朝的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清朝的光绪年间,正是大通镇最繁荣的时期,因为大通镇是通往佛教之地九华山的必经之地,过往的香客们都要在大通镇上购买一些香油、面粉、糯米等物品作为贡品,带上九华山去朝拜九华菩萨。当时在大通镇上只有几家麻油的作坊,故而生产的麻油就不是很多,除了供给小镇上的饭店、酒楼和老百姓外剩余的就不是很多的了。烧香拜佛的游人香客们买的都是菜油,送到九华山去的菜油主要的是供给寺庙里点“长明灯”之用。后来,去九华山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进山朝拜的人们为了表达自已的心诚,就变买菜油为买麻油,这样一来大通街上的麻油就越来越供不应求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由山东文登县来了一对上九华烧香朝拜的郭姓父子香客,这一对父子香客在山东时就是开办麻油厂的。他们看到大通这个地方麻油的需求量很大,于是他们回到山东后就将石磨、和制作麻油的工具全都运到了大通,就在大通镇的“老河口”定居了下来,开办了一个“郭记坊油”。他采用的是铜陵本地产的纯白芝麻,用的是他家祖辈传下来的秘方,从炒制、磨碎、兑水、晃油等工序全部都系手工完成。因他家生产的麻油用料纯正,工艺精良,配方合理,所以生产出来的麻油就特别的香,老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所以便又有了“滴一滴十里香”的美誉。

因郭记油坊生产的麻油是采用小石磨手工制作,所以被大家都称之为“小磨麻油”。过往的游人香客都要买上一罐或几罐郭记麻油。或是带往九华山去朝拜,或是带回家供家人品尝。

郭记麻油都是用陶瓷小罐子盛装,他们用的小陶罐都是在距大通镇不远的地方有个陶瓷厂烧制的,有一斤装的,两斤装的,三斤装的,五斤装的和十斤装的5种规格,在陶罐的肚子上还烧有“郭记油坊”和“一斤装”、“二斤装”、“三斤装”、“五斤装”、“十斤装”字样。陶罐深褐色,外面施釉,园形小口,小罐的上部还烧制有四个“鼻子”,那是用来拴细麻绳的,供人们拎着。游人和香客们一般都只买五斤装以下的小陶罐,那些十斤装的陶罐一般都是大通镇上的饭店酒楼购买。

自从郭记油坊使用小陶罐盛装麻油后,大通街上的其它大小油坊,不论是榨麻油的还是榨香油都都纷纷效仿,并在陶罐的形状上、颜色上加以区别,另外也在罐体上烧上自家油坊的名称字号。

也不知道是哪家油坊带的头,在出售麻油的时候还会在小陶罐子的肚子上贴上一张四四方方的印有油坊字号名称的大红纸,有的上面什么字都没印,就是一张方方正正的红纸,于是大通镇上的各家油坊也纷纷效仿,这大概是为了增加喜庆色彩的缘故吧!

到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铜陵县大通镇为了继承和扩大大通麻油的生产,除了扩大了大通麻油厂的生产规模外,还新建了几家麻油厂,其工艺和配方都是延用了郭记油坊的传统,并对原传统的工艺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麻油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地提高。大通麻油已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越来越多地深受广大百姓之喜爱。


作者:俞俊年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铜陵的历史与文化:桂家湖的故事
下一条 信息:创新评价不断激发非公党建工作指导站活力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