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强化“两个坚持” 实现“两个更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日期:2020-12-25 16:51:52 点击数:2828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并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此次考察安徽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就是希望安徽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一、坚持改革开放,拿出更大勇气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拿出更多举措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这是习总书记基于安徽改革创新宝贵基因,和“左右逢源”区位优势提出的关键之举,不仅是对安徽传承改革基因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全省人民进一步发挥好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寄予厚望。

1.传承改革基因,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对铜陵来说,从循环经济、均衡教育、社区治理改革、公务用车、矿山“山长制”改革、警务机制改革、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紧密型医联体改革,到城乡一体化改革、棚户区改造,等等。一路走来,铜陵靠改革,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实现了由单一资源型城市向特色工业城市转变。新时代要进一步弘扬改革基因,冲破重重难关,在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银行要在授信、增信等环节上改进,做到紧贴企业融资需求,着力扩大融资比重,引导资本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投放。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主攻点,打造服务效率型政府。发展政府引导基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利用政府引导基金有效撬动民间投资,为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注入活力。

2.抓好开放提升,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安徽讲话精神,“十四五”时期,我市要进一步落实与沪苏浙及省内合肥、芜湖等城市创新资源的对接,加强技术引进力度,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经济实体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这是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要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树立市外合作就是开放的理念。“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但新技术革命引发的全球经济调整与再平衡也在深入推进,而我国央企等大型国企和知名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布局和再布局的力度不断增强。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铜陵来说,提升开放度,要抓住宏观政策面调整的机遇,扩大与央企对接,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国有企业合作,大力发展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综合吸引力、企业创新竞争力、行业品牌影响力。

第一,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提升基地。紧扣沪苏浙产业转移、资本外溢的机遇,错位承接,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开发秩序,加快打造各类承载平台,建立对接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第二,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打造皖中南科技创新中心,联手长三角先进地市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交流等活动,重点加强与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对接,推动长三角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三,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引江济淮工程,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皖中南金融服务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大健康产业中心。深化与浦东新区、虹桥商务区等跨区域合作,推动与长三角相关地市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社会保障互通、文旅深度合作、教体产业联动、区域养老互惠等,打造一体化合作新样板。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这是习总书记基于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未来我们需要聚力突破的重大课题。要充分发挥多重战略叠加优势,保持战略定力,负重攻坚突破,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必须坚持“两手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第一,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就我市来说,要树牢“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理念,支持铜陵有色转型发展,建设国家先进结构材料(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主动接受长三角辐射带动,谋划培育高性能复合、高端轻合金、高品质特殊钢等结构新材料,积极布局半导体、电子级化工、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着力建链、补链、强链,引导企业加大铜基新材料品种开发、关键工艺技术攻关。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下游应用,发展高性能铜基新材料。通过产业基础再造和精细化管理,使之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动价值链提升。

第二,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战新产业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量,对于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我市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谋划实施一批“新基建”重点项目和平台载体,优化招商项目,聚焦5G、大数据、半导体、药品和电子级化学品、氢能等五大战新产业,精心抚育,逐个突破。

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平台的独特优势,迎接人类无接触时代的到来,倒逼数字经济新一轮升级。抢抓阿里巴巴与我省全面合作的重大机遇,争取政策支持,将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上升为省级层面的工作重点,并争取阿里方面产业资源支持,全面导入阿里系的产业生态。推进落实阿里云与铜陵有色、铜化集团的合作协议,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将合作内容进行项目化。持续推进六国化工工业大脑后续项目、泰富工业能源大脑二期、安纳达钛白粉生产数字化改造、铜冠铜箔等重点工业大脑项目建设。

2.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营商环境是重要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深化改革,努力做到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

第一,思想等高对接,做到同频共振。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推动要素自由流动,主动融入竞合体系,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尽早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力争我市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及省市“十四五”规划的“盘子”,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二,优化服务软环境。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要学习推广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和上海松江“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等改革经验,持续加大“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更加突出“用户思维、客户体验”,更加注重软环境塑造、服务功能完善,以服务“双招双引”为目标,以“告知承诺制”和“承诺即开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清理涉企收费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和透明度;创新服务企业机制,建好“政务云”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务,为项目落户铜陵实现快签约、快开工、快建成、快投产。

要借鉴浙江省对民营企业“轻拿轻放”、出台“护企令”等做法,强化法治保障。制定我市政法部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意见,研究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护企政策措施,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涉企违法行为,让民营企业在铜陵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第三,提升发展硬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十四五”期间,我市要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和要素资源互联互通,合作共享。加快推进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北沿江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合枞高速公路,G50沪渝高速铜陵段扩容改造和江北港等重大建设项目。提升联通机场、高铁站,实现高铁互联。加强港口联动协作,实现港口互通。发展多式联运,积极参与长三角港口联盟建设,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铜陵港综合能力,加快“铜陵港”改制与上市步伐,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影响力的临港产业园区,将铜陵港建成区域性综合枢纽港,铜陵市建成为长江中下游主要水运转港节点城市。推动合铜发展带建设,开发江北港区,将铜陵打造成为合肥经济圈通江达海的重要门户。进一步加大水、电、路、网等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完善园区功能,切实提高产业项目承载能力。

第四,特别重视人才资源。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创新资源,要围绕产业培育发展需求,加快完善人才特别是战新人才扶持政策,优化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建立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吸引更多有识、有志之士来铜陵展现才能、助力发展。我市已出台了《铜陵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铜创新创业。今后还要不断创新理念,柔性引进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留人不拴人,共享人才将成为使用人才的新趋势。

3.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以环境保护为借口错失发展机遇,耽误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无论在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还是招商项目引进上,都要始终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降低总体能耗,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和耦合度,构建较为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4.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发展格局是更为安全的发展格局,在当前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形势下,越是开放越要注意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

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做好维护政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等工作,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二是预防处置社会治安问题。持续深化平安铜陵建设,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打击黄赌毒和各种刑事犯罪,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三是加强公共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科学化水平。结合“十四五”规划,要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枢纽性的重大项目。四是推动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要认真贯彻中央战略决策,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安徽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1.突出比较优势,力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求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充分发挥我市铜、化工等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精准对接,定向招引,深度合作。

按照全产业链思维,抓住铜、延伸铜,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做优铜产业,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聚集发展基地建设,抢抓我省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机遇,强力实施“千百十亿”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多点支撑、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争取铜交割仓库、铜产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产品附加值,促进铜产业二次转型,构建世界级铜产业集群。

继续发挥化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以铜化集团为代表的硫磷化工、精细化工是我省化肥产业和本市经济的支柱企业之一。要重点围绕精细磷(硫)化工、高端涂料、工程塑料等三大产业链招商,以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

2.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聚焦“六稳”“六保”,真抓实干,持续补短板强弱项,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第一,深化“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树牢产业化思维,紧盯重点项目,精准施策发力,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积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第二,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精准发力防风险、惠民生、保稳定,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第三,全要素助推项目建设。突出惠民生、新基建、在线新经济等领域,扩大投资稳增长,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四、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这是习总书记基于安徽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标定的实践新高度。美好铜陵是美好安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幸福美丽的新铜陵就是为建设美好安徽作贡献。

1.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时至今日,铜产业依然是铜陵主导产业之一。要“抓住铜、延伸铜”,打造以铜基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延伸极;“不唯铜、超越铜”,培育发展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形成以新动能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替代极。智能化引领城市发展。与阿里、腾讯等携手建设智能制造强市,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建以“城市超脑”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与阿里云合作建设的“工业大脑”成为阿里系国内首个区域性工业大数据平台。网络化促进模式创新,抢抓“互联网+”时代浪潮,致力打造数字铜陵、线上铜陵,形成一批标志性电商企业,打造电商小镇,为发展赋能。

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市域旅游产业建设,促进农旅融合,拓展旅游内涵,发展“互联网+旅游”,开发农业观光游、农事体验游、历史文化游、红色教育游、休闲度假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2.突出精准方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冲刺阶段。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牢牢把握决战脱贫攻坚没有退路、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兑现的政治要求。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提高脱贫稳定性。统筹推进中央、省考核反馈问题、常态化联点督查和脱贫攻坚普查发现问题、信访交办问题等一体整改,全面清零。全面防范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资金项目监管等风险,确保高质量脱贫。深化扶贫扶志,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习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3.谋划更高定位,谋实“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习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立足铜陵作为现代工业城市,走在前列、只争朝夕,抢抓战略机遇,聚焦主攻方向,打响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国家级名片,加快促进以铜金属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产品升级,使我市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新材料供给基地,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作出铜陵贡献。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而上,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视野提高站位、高点定位,谋实“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增强发展定力,强化底线思维,乘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把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抓起,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开创新时代铜陵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务求善作善成,打好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灾斗争再次表明,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他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时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拔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根非一日之功。要巩固扩大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果,打好持久战,久久为功。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体检政治思想,经常叩问初心,担当使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六大建设质量,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增强各级组织的组织力、全体党员的战斗力、各方面人才的创新力。

(作者:汪健)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红色记忆:铜陵1949​
下一条 信息:钱钟书《管锥编》读书札记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