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是一个资源型工矿城市,当前面临着传统主导产业改造升级和战新产业加快培育的双重压力,突出表现为工业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够多、县区(园区)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经济总量不太高。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就是要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再创铜陵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的原生动力。一要构建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发展氛围。建议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小而不凡”的显著特点【即规模虽小但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项技术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甚至可以改变一个行业生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最低限”税收政策,在融资上做到真金白银的帮助,引导中小型科技企业做大做强。要放手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大力扶持更多的创业者专心创新研发,切实保护企业家权益,让科技企业家有恒心、有信心持续开展创新活动。二要提升科技创新载体服务企业的能力。建议以孵化绩效指标为考量,对孵化器专业化服务平台提供补贴,支持孵化器引进和集聚各类科技服务资源,提升孵化器综合服务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根据自身特色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孵育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三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支持力度。建议要落实国家研发税收减免政策,并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研发投入的支持,进一步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新加速成长壮大。四要增强企业对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建议要帮助中小企业集聚创新型人才,关注关键环节创新,把小企业“卡脖子”问题作为科研攻关清单,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引导“精缺”人才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要推动金融资源和服务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着力引导孵化器建立种子资金,切实帮助初创期科技企业缓解融资难题,进而实现企业和运营机构价值共享。五要提升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建议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精准分析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创新需求,对照高新技术企业等有关企业认定标准,从人才引进、研发机构建设、研发准备金管理、研发项目实施和费用归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加强科技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提升创新管理能力,构建可持续创新的基础。
二、把双招双引与发挥本土企业作用作为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的基本路径。一要聚焦产业抓招商,力促外部优质资源与本土企业的嫁接。建议突出主攻以铜基新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精细化工产业、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为导向的绿色建材和建筑产业、体现铜陵特色优势的专用装备产业等,努力让这些产业的本土骨干企业成为“双招双引”主力军,享受“双招双引”奖励政策,进一步增强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加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使“双招双引”更精准、更有效。二要开展县区“创新创业”比学赶超、战鼓催征,让中小企业“翩翩起舞”。建议实施“雏鹰行动”“雄鹰行动”,努力为铜陵创新创业积蓄强大动能,大力引导广大“雏鹰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培育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式的“雄鹰”。建议市政府今后每两年根据企业的经营资产、营业收入、利税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等指标,确定全市20强民营企业,重点加以培育。对于企业有新项目,优质项目的,政府财政资金可以明股实债、战略入股等方式给予支持,着力打造形成10个标志性产业链领军企业。三要聚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城市吸引力。建议要突出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落实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要从“办成一件事”入手,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模式,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建立外商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前移服务关口,实行外商投资全程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建立“服务大使”工作机制,为广大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专业化服务。要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利用大数据简化企业审批流程,做到企业无需申报,政府扶持资金自动划到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建议要凸显特色,塑造个性鲜明、博采众长的城市之魂,打响“铜贯古今,幸福之城”的城市品牌【个人观点,可能不够精准】,让铜陵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铜陵,进而使国内外都知道铜陵是中国青铜文明的发祥地,采冶铜历史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铜贯古今,世所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铜都”;都知道铜陵襟江、含湖、拥山、盈水,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是全省唯一的“中国最安全城市”、安徽最幸福城市。要努力通过打响“铜贯古今,幸福之城”的城市品牌,真正让铜陵成为一方招商引资和吸引外商投资的热土。
三、把厚植科创森林和创建产业生态作为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厚植科创森林。建议要进一步增强高校院所与铜陵工业城市的契合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切实提高科技创新供给匹配性和精准度。要高水平加快建设先进结构材料(铜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推动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新一轮合作共建。要用好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资源,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大胆谋划构建铜陵科技城,推进全市创新要素有效整合、资源开放共享、创新主体协作融通,将更多创新要素引到铜陵、引入企业,吸引更多专家、院士来铜设立工作站,建成一批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在铜构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另一方面,要创建产业生态。建议要构建产业链领军企业引领,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科学格局。要更加突出首位产业培育,借助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这两个重要的国字号平台,始终以“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为主线,高定位建设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加速建设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加快促进以铜产业产品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产品升级,努力把铜基新材料产业做成中国的地标产业,把铜陵做成中国新材料产业之城。要围绕这个目标,实施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产业研究院,推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建设人才(技工)公寓,形成产业良好生态,提升产业承接力和人才吸引力。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战新产业的培育,大力培育半导体、5G、大数据、药品级和电子级化学品、氢能及新能源等战新产业,努力踏上时代的风口。
总之,“十四五”时期是铜陵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聚力创新驱动、创业强基、创优提质、创富惠民,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时期。我们相信,随着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的生动实践,铜陵一定能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踩着时代的“鼓点”,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作者:葛锋 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