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漫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社会漫笔
 
犁映岁月
发布日期:2021-03-02 15:06:41 点击数:4006

那天, 在我储存杂物的旧屋里,看到了一张久违的木犁。我凝视了很久,这犁有我的手印,有我当年的苦怒哀乐。犁映岁月,它掩映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发展史,追着小康之路往前行,我爱它!

抚摸着我曾经用过的木犁,不禁感慨万千,新时代的田园里,看不到牛和木犁了。木犁模样是上头一根长木弯起背往前伸,能与牛衔接,牛拖着犁掀翻泥土。那弯起的长木很像牛弓起的背,它下面是一根短木,短木上固定犁头和犁鼻耳。犁头负责插入泥土,朝一方偏斜的犁鼻耳负责把泥土斜斜翻起,很像我斜斜翻过的书页一样。这一上一下两根木头固定在向后仰起的犁稍上,这就是犁田人掌握的手柄。

在未掌握犁田这门技术活的我,那还是在生产队,我这个当公办教师的家属在生产队吃“照顾粮”。 每年粮食都夠吃,我们全家很滿足,也很感激党的政策处处暖人心。生产队的活路依我看,也是-套一套的。比如说,放牛有放牛组,犁田有犁田组,是组当然就有组长,组长就是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大队支委、分管我们学校,也是队里的犁把式乔大爷,乔大爷是生产队资格最老的犁田手。我记得有这么回亊,隔壁邻队有-头大水牯,力大性子烈,两只犄角见人就抵,还抵伤过不少人。更让人恼火的是,每次给它架牛轭,都得两三个人才成。好不容易把牛轭套上肩,-会儿工夫它就挣脫了。领队犁田手倍感无奈,要卖掉这头大水牯,乔大爷知道后,就在党小组会上,向队长耳边吹风,要让队长买下,他有办法治它,队长听了乔大爷的话。那天队长和乔大爷都过去了,乔大爷二话没说,瞪眼盯着牛眼足足有两分钟。然后走到队长身边,附着队长耳朵,不到半个钟头就把这头烈性的大水牯买回来了。几天之后,正是春耕大忙季节,乔大爷驾着这牛犁田,掌握着犁尖的深度和牛走的快慢。后来我才知道,这牛只听他一个人使唤,其他人统统不成,这一招靠的是抗美援朝的精神和他感觉的积累。于是,乔大爷的犁田活又快又妥帖,犁轻轻地朝前走,留下了极动听的嚓嚓的犁韵。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的故亊唱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发扬小岗精神,走小岗之路,乔大爷竭尽全力,支持土地承包到户了。我的农村人口家属也像小岗村民一样,分到了承包土地。不好的是与我在一起四户农家偏分到了这烈性水咕。分到承包田后,每户的主人都要学会犁田,当然我也不例外,弄得我好多天觉睡不好,饭吃不香,课余就琢磨这事。乔大爷不愧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老党员,他看出了我的心思,与有关农户商量,和我换了一条老黄牛。老黄牛脚步慢,乔大爷不喜欢,可我这个教书匠喜欢。我在节假日初学犁田时,握在我手中的牛鞭,显得极沉重。老牛脚步虽慢,但路数清,又有乔大爷亲自指导,并向我投以温厚、鼓励的目光,大胆地犁向前方······在老牛翻耕过的土地里,我和队里所有农户一样,第一年就打下了丰收的稻谷。科技创新,到了机器耕田的年代,改变了我们犁地方式,我也再不用耕种那份土地了。

现在,机器种田,而且转让给种田大户,用新的科技理念统-耕种,振兴乡村发展战略。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改变了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食物,也就改变了我们自己。我凝视着这张犁,犁过剩余的岁月。


作者:董四发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最是书香能致远
下一条 信息:怡然自乐垂钓人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