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策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铜都策论
 
铜陵交通拥堵原因解析及应对之策
发布日期:2022-1-17 10:27:29 点击数:1088
铜陵交通拥堵原因解析及应对之策
鲁维保
(铜陵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244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同时,交通拥堵也成了城市的通病。尽管诸多城市尝试破解这个难题,并为此付出了积极努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铜陵作为历史悠久的工矿城市和新兴的港口城市,依山旁水的地理特点及市内地形地貌的限制,给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带来了难度,而专业化研究的缺乏、部门之间合力不强以及智慧交通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悬而未决,破解交通拥堵任重道远。
一、铜陵交通拥堵原因解析
目前,在铜陵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上有三个误区:一是车辆增长速度过快、过猛,城市道路趋于饱和。换言之,就是车流量突破或超过道路的承载量。“十三五”期间,铜陵车辆增长迅速,这是事实,有资料显示:2010年铜陵市的汽车拥有量为4.1万辆,而2019年铜陵市的汽车保有量却突破20万,达22.5万辆,翻了5倍多。先说私家车这一块,2015年铜陵市私家车的拥有量是105984辆,到了2020年底全市私家车拥有量为198232辆,增长率超90%。再说公交车,由2015年底的491辆增至2019年的738辆,城区人口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由2015年底的10标台增至2019年的14.52标台。其实,车辆数再多也不会成为交通拥堵的本源所在,只要车辆处在行驶之中是不会造成拥堵的,它影响到的只是车速而已。
车流量,是指某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而道路的承载量,则是指道路单位长度内所能停下的车辆数,无论是道路承载量,还是道路容量均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容纳车辆数的一个物理参数。
二是外地车辆的融入。外地的过路车多经过铜都大道和沿新路,进入市区的路段并不长,通常来说它们只是“匆匆过客”,如果不出现“肠梗阻”现象,自然不会造成交通拥堵。
三是交通出行的多元化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挤。公交、私家车和出租车是市民传统出行的“三驾马车”,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共享经济的应用,使得共享单车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新选项。交通出行的多元化,只是交通工具种类的增加,并非是客流量的增加,其影响的往往是各种交通工具占据的市场份额而已。即使涉及路权的分配与调整,也不会波及城市交通的拥堵。因为交通多元化,它只是对城市客流的分流,而不触及“滞留”问题。
那么,铜陵交通拥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归结起来就是:“交叉”、“停留”、“时间”三个要素和“时间”、“空间”两个概念。任何一座城市都避免不了“交叉”,纵向和横向的主干道、支道,织起了整个城市交通“路网”,关键在于:过多的平面“交叉”会产生“停留”——这种“停留”是因为管理需要而设置很多的“红绿灯”来干预车辆行驶和分流而形成的。“停留”的次数多少和“停留”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时间”的长短。这样往往出现某些路段车辆集中,而有些路段车辆稀少,如果缺少智能化的调节,拥堵现象便自然形成。
铜陵的市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5公里、长20公里的带状地带。长江路、长江二路、淮河路、北京路、义安大道、铜都大道等道路的交叉,构成了整座城市的交通路网。固有的地形地貌和有限的城市规模,在很难拉开市区道路框架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交叉”频次。以合百商厦为例,该地段为铜陵市中心区域,长江路和义安大道在此十字交叉,大量车辆在此处的“红绿灯”指挥下进行方向切换与分流,红灯亮起的时间,造成了车辆的“停滞”,离长江路百余米处却是长江二路,刚过了“红绿灯”又被另一处“红绿灯”拦下,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市立医院、黑天鹅大厦等处,缺少高架立交的支撑,这样的多次“停滞”,才是交通拥堵的本源所在。以一辆车的行驶轨迹来看,其实城市交通是一张巨大的“有向网”或“矢量图”,而交通拥堵的本质就是车流在“时间”上的“停滞”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的综合结果。
二、解决铜陵交通拥堵的应对之策
(一)大力推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通勤性、共享性和连续性是公交的基本属性。要在路权分配、路口通行、站场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提升公交系统的联动性,使得公交的发车次数在当前道路和客流的背景下达到最优。在每辆公交上安装一个传感器,然后再在每个十字路口安装接受信号的智能设备,当公交到达路口时智能控制设备会合理调整红绿灯的时间,让公交快速通过(这种智能化的公交系统已在某些省会城市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优化公交线路、科学设置公交站点,提升公交运力和市场份额。
(二)建立适合铜陵市情的“B+R”出行模式。所谓“B+R(BikeandRide)”模式,是指出行者先骑自行车或共享单车到达公交枢纽,再换乘地铁、BRT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到达城市中心的一种交通出行方式。针对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实现快系统和慢系统的科学衔接,依据铜陵的地理和人文特点建构”B+R”框架,特别是道路架构、停车场布局和共享单车运行线路。具体说,就是以合百商厦和大润发两个商贸中心,各划定1.5到2KM半径的“B+R”转换区,在此区域内的人群集散地带设立公交和共享单车的无缝对接“链条”。
(三)加强行政调度,错开上、下班高峰。由市政府出面对铜陵有色、铜化集团等大型企业以及经济开发区的上、下班时间进行合理设置和调整,错开上、下班高峰,减轻市区交通压力。
(四)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分流。一是对巡游出租车运价进行适当调整,在早、中、晚三个高峰时段,上调起步价1到1.5元,待高峰时段结束后自然恢复到原来标准。用经济的手段让更多的人乘坐公交或骑共享单车。二是对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进行改革,用定期发放老年人交通补助金的方式取代目前的刷卡制,通过货币化补偿,既减少了上、下班高峰时段的客流量,也使得这项普惠制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三是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的停车位实行有尝错时停车,扩大市区停车容量。
(五)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努力构建通畅体系。建议在长江路建立若干高架互通立交,减少平面交叉。挖掘地下空间潜力,扩大交通容量。优化路网结构和站场布局,全力打造大交通体系。合理设置红绿灯和通行间隔时间,拓宽交叉路口,加大单位时间车辆通行量。完善路网结构,加大对过境车辆的分流,采取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和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鼓励交通出行多元化和交通新业态。
(六)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力打造数字交通、智能交通和智慧交通,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通联:铜陵市义安大道北段1036号交通大厦6楼  鲁维保
联系电话:13956245360
邮政编码:244000
作者简介:鲁维保,男,1963年2月生,现在铜陵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从事管理工作。曾在《交通财会》、《中国道路运输》、《铜陵日报》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关于进一步优化铜陵营商环境的建议
下一条 信息:关于打造农林村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版的思考与对策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