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铜陵竹马灯 踏雪闹新春
发布日期:2022-02-08 9:33:01 点击数:2263

说明: 1.jpg

“咚咚锵、 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22日是虎年的大年初二,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牡东村白牡岭竹马灯队员们,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走出家门玩起了竹马灯。这支40多人的白牡岭竹马灯表演队伍,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只有6岁。他们身着竹马灯的各式各样服装,迎着天空飘落的片片雪花,踩着田野上的积雪,走村入户表演竹马灯的民俗节目,把虎年的吉祥安康送到各家各户,让这个小山村处处洋溢着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

据了解,白牡岭竹马灯是安徽省铜陵市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之一,在铜陵市钟鸣镇流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白牡岭竹马灯又叫“耍马灯”“踩马灯”“跑马灯”“唱马灯”,是铜陵民间一种歌舞表演艺术。白牡岭竹马灯起源于明末,盛兴于清代,每逢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新春佳节,村民们就自发组织起来,玩起了竹马灯,以祈祷来年的五谷丰登、村安民康。白牡岭竹马灯表演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2006年,白牡岭竹马灯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明: 4.jpg

白牡岭竹马灯,是由竹子做支骨,扎成马首、马尾的形状,然后糊上纸,内燃烛火,并将前马首后马尾固定在人的身上,类似旱船。全队共40多个人,八匹马,八人骑,两个小生,一个扮书生手扶扇,另一个执令旗,各骑红马;两个小丑,顽童打扮,各骑白马;其余两对扮作村姑和青年,各骑黄马。四盏四角灯,两幅城墙城门布条。由骑红马的小生领头,在广场上做流动性表演各种队形变化的舞蹈,乐曲有《五更响》《补缸歌》《卖杂细》等。白牡岭竹马灯,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章节汇编成故事进行表演的,其主要内容是:刘备在长坂坡失利后,关羽和甘糜二夫人被携营,因关羽忠心事主,义薄云天,决定将二位夫人解回,该故事也叫“关公解皇嫂”。表演中人物有关羽、刘备、张飞、赵子龙、吕布、袁绍等,表演时配上高照(大红灯笼)、虎头牌、彩伞、竹马、竹云、车轿、威武旗旅等,演出人员脸上都化妆,身穿戏剧服装,头戴头盔,手执马鞭,脚穿朝靴,围绕故事中的情节经过民间的艺术加工,配以锣鼓、唢呐等民间乐器,整个队伍依据打击乐器的节拍,形成集布阵、穿花、跑马等民间艺术表演。白牡岭竹马灯,所有道具除部分服装外,几乎全是村民们自己手工制作。所以,白牡岭竹马灯又是集故事情节、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民俗信仰为一体的传统民间文化表演形式,表演时的八匹马和八对云是主要道具之一,都是民间艺人用篾扎纸糊,用色彩喷绘而制,彩伞是用竹篾和花绸布扎制而成,配以雕刻加边须,彩灯工艺也极为考究,纸扎的戏楼、纸扎的小人,栩栩如生、玲珑活现。整个道具的制作,需要三个老艺人,花去一个半月的时间方能完成。

说明: 2.jpg说明: 3.jpg

每年的正月初二早晨7点开关,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收宫,钟鸣镇牡东村的白牡岭竹马灯浩浩荡荡的表演队伍,伴随着阵阵鞭炮声和锣鼓声,或走村串户,或进城踩街,或定点演出,热闹非凡,沿途的住户家家燃放鞭炮迎接,以祈福迎吉祥。

说明: 5.jpg

这天上午730分左右,我们一行4人迎着扑面而来的飘舞雪花,驱车约40多分钟,来到钟鸣镇牡东村白牡岭自然村的“竹马灯传习所”广场上,下车后,映入我眼帘的是竹马灯传习所”大门两边石柱上一幅对联:上联是“竹马灯传承非遗文化”;下联是“拜关公弘扬忠义精神”,这是我们第三次专程来白牡岭自然村拍摄竹马灯表演了。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此时,天空雪花飘飘,耳旁响起竹马灯表演队伍入户送福的鞭炮声和锣鼓声,我们一手打着雨伞,一手端着相机四处眺望,准备拍摄竹马灯表演队伍踩着积雪,行走在田间地头的画面。一位年长的村民告诉我们说,竹马灯是早上7点开关后,表演队伍就到全村各家各户拜年送福去了,拜完年后还要回到竹马灯传习所”广场上集中表演一番。于是,我们4人在这位村民的指点下,来到村口等候竹马灯表演队伍。不一会儿,竹马灯表演队伍走进村口,忽然向右拐又到住在山边的一家农户拜年送福,我们几位摄影爱好者,急忙找好自己的拍摄角度,又将相机快门设置在连拍上,我不断按着快门,随着咔嚓、咔嚓声,竹马灯表演队伍踏雪田野的镜头定格在我的相机里。

白牡岭竹马灯,最精彩的是在广场上的集中表演。当我们再次来到竹马灯传习所”广场时,广场四周已站满了打着雨伞观看竹马灯表演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随即广场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和礼炮声的响起,并在有节奏的锣鼓打击下,竹马灯表演队伍在广场上不断地变换着队形和人物的姿态,在奔跑着、表演着,赢得观看竹马灯表演的城乡居民,纷纷拿起手中的手机拍摄着,摄像机、照相机,也跟着竹马灯表演队伍在不断地抓拍着。尤其是竹马灯表演队伍里一群手持“竹云”的小朋友,格外引人注目,大一点的十来岁,小的只有几岁。表演暂休时,我看到有一位手持“竹云”的小朋友,年轻父母手上拿着食品陪伴在身边,小朋友嘴里含着糖果。我上前一打听,方知这位小朋友是竹马灯表演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今年虚岁才7岁,为了参加今天的竹马灯表演,他凌晨4点就起床了,一直跟着竹马灯队伍表演到现在。“孩子年龄太小了,我们不陪伴在身边不放心啊!” 小朋友的父亲如是说。

说明: 6.jpg

铜陵竹马灯,踏雪闹新春。上午10时许,雪停了,竹马灯表演也接近了尾声,观看竹马灯表演的城乡居民,以及一群摄影爱好者,带着虎年的新期盼,也带着未尽的喜悦和笑容渐渐散去。我坐在返城的车上,脑海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是留给我们这代人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样,今年竹马灯表演,应该说是牡东村白牡岭村民,为弘扬和传承遗文化所付出的一个实际行动吧。


作者:詹敬鹏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从……到……——目睹铜陵之变迁
下一条 信息:幸福笑容映在美丽村庄上——金塔村金湖中心村2021年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见闻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