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广大退役军人中坚持以志愿服务规范发展为牵引,突出“军”的本色,开展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牢记使命立新功、志愿服务我先行”的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先进典型选树、营造浓厚志愿氛围,让志愿服务“点线面网”的全域覆盖和“一般+专业”的规范运行相得益彰。坚持“五个到位”,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发“红色潜能”,促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靓起来。先后涌现出“红耀江淮 情满铜都”志愿服务队、“胡飞”(中国好人胡晨)志愿服务队、“老兵话老兵”等一批品牌志愿服务者和志愿服务队,他们活跃在铜陵街头巷尾,城乡社区,学习雷锋、奉献爱心、传递温暖、提升自己,让退役老兵的荣光在志愿服务中升华,成为中国古铜都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一、围绕“点线面网”,实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全域覆盖。所谓“点”,是依托退役军人服务站点,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以整体申报分级注册的形式,组建96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5000余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与此同时,创新服务理念:成立首个老兵家庭红色宣讲点,既解决了老战士宣讲外出不便的难题,也满足了市民学党史的需求。“局社共建”模式打造的全省首个“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送到社区群众身边。所谓“线”,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按照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的思路,对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作出制度性安排,让志愿活动天天见、日日新,长流水、不断线,让更多的退役军人产生浸润其中的体验感、乐在其中的成就感、受惠其中的获得感,激发其深度参与、持续参与的热情。所谓“面”,是在全市各单位、各条战线,推进“六大工程”建设,旨在各行各业组建若干个退役军人活动小组、志愿服务队,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底,铜陵市数10家有影响力的国有企业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站全部对外开放。所谓“网”,是扩大网络志愿服务供给,联合各级融媒体中心,运用微信、短视频、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开展关爱特殊人群、远程医疗、心理疏导等服务,拓展服务半径,让弱势群体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志愿服务。通过“点线面网”相结合,推出更多退役军人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便利化、普及化、常态化,逐步实现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全域覆盖。
二、坚持“典型示范”,助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有序发展。一是注重广泛动员。成立包括宣传部、文明办、民政、共青团、妇联、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部署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体系,并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县(区)退役军人事务领域考核范畴和退役军人事务核查督办的重要内容。形成由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领导小组牵头,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二是突出思想引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全过程,加强党建引领、价值引领,规范各类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其活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舆论宣传与志愿服务共始终、同步调,主动占领各类宣传阵地,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使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文明社会评价的主流标准和制度性准则。三是抓好典型示范。注重深挖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建立市级优秀退役军人资源库。从业务开展好、群众口碑好、示范引领好的退役军人志愿组织和志愿者中,推荐产生“模范”“最美”等退役军人先进典型。铜陵市优抚协理员志愿服务队获评2021年度“安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胡飞(中国好人胡晨)志愿服务队”获评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组织”。四是跨界整合力量。合力促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团队跨界合作,实现典型联学、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品牌联创,闯出了一条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四联”的发展路径。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整合老兵宣讲团、老兵合唱团、老兵国旗班三支队伍力量,以按需组合的形式,采取“升国旗、唱红歌、讲故事”组团式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和中小学校师生的好评。以“爱心送进光荣门”项目为载体,建立“五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慈善资源、社区志愿者)模式,把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转化为可见、可为、可推的具体项目,实现跨界整合“1+1>2”的效果。五是解决后顾之忧。采取“四个一”的办法多种渠道解决活动经费问题,即:政府投入一部分、单位帮扶一部分、企业支持一部分、村(居)挤出一部分。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初步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多家社会保险机构,为实施退役军人志愿者送上一份“安心保险”,助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三、注重创新创制,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常态长效。一是出台规范文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退役军人“红耀江淮 情满铜都”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加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原则、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出台《铜陵市志愿服务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资格审核、培训管理、服务记录、证明出具和激励嘉许等工作,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各环节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探索建立“1+3+4+N”工作机制。“1”,即打造一个“红耀江淮 情满铜都”志愿服务品牌。“3”,即构建起“志愿骨干+专业队伍+政府部门”同向发力的队伍。“4+N”,即指包括不仅限于红色宣讲、应急救援、法律服务、公共卫生等4类服务的N项志愿服务。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在传承红色基因、助力文明实践、推动平安创建、服务经济发展、协同应急救援、开展双拥创建、关爱困难老兵的同时,积极延伸服务触角,主动服务社会。如二等功臣章理想同志,被铜陵市第二中学聘任为学校军事教官,义务为学校普及国防知识、开展军事训练、协助内务管理以及组建军乐队等,通过不断深化内容,扩大志愿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构建“一村(社区)一队伍、一镇(办)一特色”。三是建立荣誉激励机制。通过志愿积分、星级认定、礼遇关爱等措施,采取谈体会、议成效、评典型、学先进等方式,让退役军人志愿者获得提升、志愿团体得到成长、老百姓获得实惠。推荐上报的退役军人志愿者胡飞同志,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者”等称号;老兵宣讲团成员戴恒勤同志荣获“中国好人”称号;优抚协理员志愿服务队被退役军人事务部以专刊形式推广,该集体荣获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四是强化日常管理。严把“注册关”“培训关”“考核关”这三道关口,加强对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履行好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责。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注册登记,层层审核把关,确保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质量。通过集中培训、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实战训练,对退役军人志愿者进行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一方面积极引导符合登记条件的退役军人志愿者依法登记;另一方面强化年度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劝退,考核优秀者给予适度奖励等。
总之,在退役军人群体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不仅能激发退役军人的使命感,而且更能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对此,在新的征途上,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志愿服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不断完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突出主题,擦亮品牌,吸引更多的退役军人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打造一批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拿得出、叫得响,真正能够展现革命军人优良作风的退役老兵志愿服务团队,着力开创铜陵共建、共治、共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新格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单位:范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