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白姜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艺独特,食药同源质优,积淀文化丰厚。千百年来,铜陵姜农在白姜栽培、加工、食药两用的实践中,造就独特珍贵的铜陵姜-稻轮作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姜、稻生长习性共性与互补性的特点,以白姜和水稻年际轮作为核心,在同一块耕地上种1年白姜,连续种3年水稻,四年一个轮回,如此循环换茬轮作所形成的种植模式及其丰富内涵的文化底蕴,即称谓铜陵姜-稻轮作系统。
铜陵白姜经过长期种植,经久不衰,品质上乘,证明铜陵姜-稻轮作系统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一是可以有效地发挥土壤中各种养分元素(微生物)利用功能,调节土壤中养分的分布,使水、土、能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切断病虫害传播通道,减少姜瘟病、虫害、草害的发生概率,或者是降低病、虫、草害的危害程度。三是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比如,姜地间作、套种蔬菜,稻田实行稻鱼、稻虾共生,提高水田利用的多样性。四是姜稻轮作地区种植结构多样化,粮油食品供应丰富,可以满足民众对多种食物的需求,为社会稳定,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安徽铜陵姜-稻轮作系统的意义何在?2008年铜陵白姜加工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都是铜陵白姜单一的专题项目。这次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充分论证,提出“安徽铜陵姜-稻轮作系统”,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在总结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的基础上,一次质的升华。这一论题高度全面系统地概括了铜陵白姜两千多年种植经验、发展历程、文化内涵的总结,是铜陵姜农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以及丰富智慧的结晶。对全国、全球生姜生产的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主要产姜国家,2019年我国生姜栽培面积占全球的42.5%,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4.5%。铜陵白姜种植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它是我国南方生姜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铜陵白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列安徽省实施保护工程之首。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栽培技艺独特,世界独一无二,别具一格。
铜陵姜-稻轮作系统对全球生姜种植发展有什么价值?我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是铜陵姜-稻轮作系统是铜陵先民在漫长的白姜栽培中,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不断总结、永续创新的成果,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两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性。
二是铜陵姜-稻轮作系统创造了“姜阁保种催芽”“深翻高垄栽培”“空中搭棚遮荫”,这三项栽培技艺,以物质、非物质文化形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具有非常鲜明的独特性。
三是铜陵姜-稻轮作系统既充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又保障了土地休养生息,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农耕文明对土地养用结合的哲学思想,具有生态价值的先进性。
四是铜陵姜-稻轮作系统形成的种姜、吃姜、咏姜、送姜礼、信姜神,崇尚佛教禅姜文化,以及春祭生姜始祖,举行姜阁开阁仪式,秋评“姜王”,举办丰收节等等,极具地方特色的铜陵白姜人文、景观文化,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五是铜陵姜-稻轮作系统实行轮作、间作、套种方式,既保证粮食安全,又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为全球提供了可以借鉴可持续小农农业的成功范例,具有土地利用的多样性。
六是铜陵姜-稻轮作系统实行水旱轮作换茬,是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耕种方式,兼顾粮食保障与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复合农业模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上述“六性”充分证明铜陵姜-稻轮作系统及其博大精深的白姜文化,极大的丰富世界农耕文明的多样化。为创造当代的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下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笔者认为,这次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由于中共铜陵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铜陵白姜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办公室,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的《安徽铜陵姜-稻轮作系统申报书》,由市人民政府按程序呈报。一定会得到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学者评审时的肯定认可,也一定会引起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关注。
当然,在申报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笔者建议:要把申报书中承诺的各项保障措施,逐一落实落地;要把市政府已经出台的支持白姜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印发的《铜陵白姜保护办法》认真贯彻执行;要以中华白姜文化园为阵地,办好铜陵白姜文化博物馆,组建铜陵白姜研究院,抓紧时间编辑出版、公开发行具有权威性、全面系统性的《铜陵白姜》一书,以适应对外宣传交流之需求;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干部民众对安徽铜陵姜-稻轮作系统的知晓率,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要加快产学研合作,加强研发深度,不断提高栽培管理、加工产品的科技水平;要加快高质量发展速度,加强铜陵白姜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铜陵白姜适地调查,在保护好核心区基础上,积极稳妥的扩大铜陵白姜种植面积,尽快把“小白姜”做成大产业。助力振兴美丽乡村,实现共同致富小康。
茶能醉客何须酒,姜有清香胜似花,姜稻轮作放异彩,千古流芳美名扬。
作者:葛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