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策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铜都策论
 
“两证合一”背景下,铜陵出租车公司经营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之策
发布日期:2022-08-12 10:53:15 点击数:754
“两证合一”背景下,铜陵出租车公司经营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之策
鲁维保
(铜陵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244000)
作为“特殊人的一般需要和一般人的特殊需要”的城市出租车,是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铜陵出租车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为自发性的个体经营。以前苏联“伏尔加”和国产“上海”牌轿车为主的40余辆“二手车”集中停放在如今的“皖江小游园”一带,供人应召。那些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暴发户”和个体老板,成为了最早的“贵族消费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铜陵出租车发展的高峰期,在10年不到的时间里,猛增到1300多辆,其数量在原有基础上翻了30多倍。随之而来的是多家出租车公司的集体亮相。在成立之初的7家出租车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私有制单位,规模大小不一,多的有五、六辆出租车,少的只有几十辆出租车。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租车数量的“飙升”很快把整个市场推到了“僧多粥少”的境地,自发降价成了当时的普遍现象。在此背景下,1996年铜陵市政府出台了“宏观调控,适度发展”的政策,通过强化行政调控来应对出租车数量的盲目增长。之后20多年的时间里铜陵出租车始终处于“休眠期”。当下1584辆的巡游出租车(此数字不含枞阳县),成了十来家出租车公司理论上经营的“基本盘”。
客观上讲:铜陵市域内的部分出租车公司一开始就存在“病态化”和“畸形化”倾向,因为它们紧盯的是挂靠出租车的数量以及由行政许可而获得的出租车经营权的逐利上。因为二者都涉及到公司利益最大化问题。它们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现有的“真金白银”装入自己的腰包里,而没有用战略眼光来审视出租车市场未来发展的走向,以及走向可能带来的一些不利后果。更没有加大投入在培育市场和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做文章。反倒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依靠单一收费生存、发展的经营模式上。当行政调控政策将出租车发展数量送入“休眠期”后,那些仅仅依赖于收缴挂靠车辆“管理服务费”而生存的出租车公司,顿时陷入了困境之中。因为它们期盼的是出租车越多越好,那样就能收到更多的挂靠费。
就铜陵而言,尽管各经营主体打出的都是“出租车公司”招牌,透过表象分析后发现:其内核和真正的出租车公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理论上讲:经营权、营运证、营运车辆都归公司所有,公司和驾驶员之间签订用工合同,并按照国家规定为驾驶员购买“五险一金”,这样的企业和单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租车公司。而铜陵的情况并非如此。就当下的十多家公司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权、营运证和车辆都是驾驶员个体所有,仅仅是挂靠在公司名下。另一类则是:公司拥有一定数量的经营权、营运证,而车辆则是租证者购买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租证经营”。有资料显示:在1584辆巡游出租车中(不包括枞阳县),公司拥有经营权的294个,占比为18.56%,个体经营权1290个,占比为81.43%。由此可见,在对外声称的“出租车公司”中,多数与真正意义上的“出租车公司”并不吻合,而是“出租车服务公司”。
以挂靠经营而生存的公司,其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挂靠车辆的50元/月的管理服务费。以300辆出租车为例,每月的收入为1.5万元,在支付聘用人员工资、办公用房租金、水电费和日常办公经费后,所剩无几。为拓宽收入渠道,公司只好在挂靠车辆的保险上动脑筋,因为在签订合同时为了“管理”需要,将挂靠车辆“行驶证”上的原车辆拥有人姓名统一更换为所在公司的名称,数量上的优势成为出租车公司与保险公司谈判的“砝码”,迫于保险竞争的无奈,为了拿到挂靠出租车的保单业务,保险公司只好私下里给出租车公司一些好处费,这些“好处费”无形之中成为各出租车公司的“灰色收入”,来弥补经费的不足。然而,这些“秘密”很快就被出租车车主知晓,往往成为上访、聚集的“借口”和“理由”。
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那些拥有一定数量出租车经营权、营运证的出租车公司,除了获得上述经济利益外,还有它们自己的“王牌”——数量不菲的租金(通常所说的份子钱)。这种依赖行政许可本身而获得的收入,让这些为数不多的出租车公司日子滋润不少,但是这种“滋润”毕竟是有限的,它会随着巡游出租车的“稳控”和网约车的发展而“丧失”。
对于出租车挂靠费用的管理,铜陵是相当严格的,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铜陵市纠风办就专门印制了《铜陵出租车收费明白卡》,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进行了具体的明确与规定,出租车的挂靠服务费也包含其中。后来由于经济环境和消费水平的变化,出租车挂靠服务费出现了多次的起伏与微调,由50元/辆.月恢复到100元/辆.月,再由100元/辆.月下调到当下的50元/辆.月。就某种意义上说,挂靠费用的标准变化它是出租车行业发展的“睛雨表”与“测温仪”。
行政调控政策下孳生出的经营权和利益的垄断,在短期内确实给出租车经营者以及它们的依附体——各类型的出租车带来了经济上的效益和心理上的满足,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潜在的弊端日渐显现,行业内部关系不顺、矛盾多元、利益分割不均,与社会冲突加剧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体制、机制诟病的叠加倒逼着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其中“两权合一”就是重要的方面。
所谓“两权”就是指出租车的车辆产权与经营权使用权。实现“两权合一”就是把出租车经营权使用权与车辆产权归还给实际出资人,具体表现为出租车《行驶证》与《道路运输证》的户名统一。换言之,“两证合一”是“两权合一”的具体表现形式。
2019年元月,铜陵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巡游出租汽车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满足条件的巡游出租汽车经营者,可以将车辆的《行驶证》、《营运证》由公司变更到个人名下,实行“两证合一”、公司化管理,从源头上化解当前巡游出租汽车市场存在的主要矛盾,有效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通过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行业内部关系,但公司化管理却成了泡沫化,出于不想继续被公司“约束”和“揩油”的考虑,很多出租车又重新回归到“新个体”时代,自由而无序的流动,打破了铜陵出租车经营原有格局。
——“两证合一”后,出租车驾驶员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与之相反的则是出租车公司“基本盘”的缩减与“消融”。以前出租车挂靠经营很大程度上靠行政体制的干预和影响,“两证合一”政策落地后,挂靠哪家公司完全是出租车拥有人说了算,处于被动地位的出租车公司为了“拉住”挂靠车辆,往往采取降低、减免挂靠费来增加吸引力,这种恶性竞争必然导致恶性循环,一些出租车公司因入不敷出而倒闭。而有些公司则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把原来的“出租车公司”压缩为一个部门加以保留,但从力量配置上显然大不如从前,以“守摊子”为主,不指望赚钱。
——“两证合一”后,原来维系公司与挂靠车辆的“缆绳”被断开,失去“抓手”的同时,也消减了管理和服务能力。改革之前,凡是挂靠出租车公司的车辆,其“行驶证”上一律打上公司的名称,这就造成了公司是挂靠车辆实际拥有者的事实。有了这个“紧骨咒”就难逃公司的“手掌心”,想“跳槽”首先得过这一关。另外,2011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的第三章中就专门谈到注册问题。出租车驾驶员取得从业资格证后还要和所在的公司签订合同,然后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注册手续才能上岗营运,而这份作为注册前提和条件的“合同”成了公司掌控挂靠车辆的又一条“绳索”。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去行政化背景下,出租车公司表面上有管理的义务,实际上却难以履行,因为管理严了,有些挂靠车辆就会“跑”,这一跑就直接影响了经营收入。
——“两证合一”后,出租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下滑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而出行多元化和新冠疫情影响的叠加,导致市场份额和营收双下降。“水降船低”的客观现实,使得出租车公司经营惨淡,生存压力山大。与10年前相比,铜陵出租车所面对的交通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科技的进步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对巡游出租车的市场空间产生了挤压,而新冠疫情下的“静默状态”让出租车经营“雪上加霜”,经济效益的下滑必然影响挂靠车辆相关费用的缴纳,出租车公司的生存压力无疑在增大。
有出租车,就有相应的经营实体与之相匹配,并给予服务保障,这既是市场管理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那么,出租车公司未来的生存、发展之道究竟在哪?
1、遵循市场法则,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随着交通出行多元化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和利益垄断日渐被打破,针对出租车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改革之策,逐步解决制约瓶颈,可以肯定的是:去行政化和还原其本身的市场属性将是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出租车自由流动的宽泛化,要求出租车公司必须打破既有的思维与经营模式,适应优胜劣汰的运作机制。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进入出租车经营领域,通过兼并、收购、入股等多种方式对出租车经营市场进行优化、重组,以龙头效应和引领作用来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借鉴连锁经营之道,组建管理、服务新联盟。对于取得经营资质的出租车公司,由相关的行政部门牵线搭桥,经交流协商后签订协议文本,对管理内容、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管理流程、人员配备、办公场所、经营标志进行统一和明确,通过新联盟的模式进行经营与服务。这样既避免恶性竞争,又稳住经营格局和基本盘。
3、创新管理服务手段,增大经营实体吸引力。出租车的服务内容、手段、方式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调整与拓展,而出租车公司的管理与服务,同样也要进行必要的创新,在硬件和软件上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在人员和力量的配置上要体现“一专多能”,突出选精配优,让公司成为广大出租车驾驶员的“政策顾问”“经营导师”“排忧解难者”和“精神之船的母港”。
4、打造经营品牌,提升认可度和美誉度。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管理升级、文化升级、服务升级,适应新形势、新业态、新需求,打造经营品牌,提升在行业、领域中的认可度,用特色吸引人,用口碑留住人,以优质、高效、诚信谋发展。
5、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出租车和出租车公司同属行业的组成部分,在出台出租车相关改革举措时要统筹考虑出租车公司这一块,做到政策同步、措施配套,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也要加大行政协调力度,通过引导、扶持,帮助出租车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走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

通联:铜陵市义安大道北段1036号交通大厦6楼  鲁维保
联系电话:0562—2880275(办公室)手机:13956245360
邮政编码:244000


作者简介

鲁维保,男,汉族,1963年2月生,安徽无为人,原铜陵市出租车管理所所长。现在铜陵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从事管理工作。曾有多篇论文在《中国道路运输》、《交通财会》、《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铜陵日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论交通执法目前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下一条 信息:低碳经济背景下,铜陵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应对之策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