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实现必须有法制的保障
发布日期:2014-02-18 16:25:19 点击数:1452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毋庸置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须是一个法治的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战略重点,非常准确,非常及时,其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我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将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首先,《决定》进一步重申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理念,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从宏观上高起点、大手笔地进行了总体部署。在人们关切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提出了“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目标。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群众呼声集中的问题,《决定》又具体提出了“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改革司法管理体制”、“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等诸多改革课题,为深化各领域的改革确定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其次,《决定》本身就将建设法治中国的精神贯穿于始终。《决定》的总论开宗明义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在部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强调“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以及“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等,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紧扣“依法”二字,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法治”的光辉。

  其三,《决定》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方面,提出了“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明确思路,尤其是在论及信访制度改革时,强调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这可以说是抓准了信访工作目前存在的矛盾焦点,充分体现了《宪法》关于“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法治精神。

  其四,《决定》系统部署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这一方面内容全面、详实,既着力于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权威的深层次问题,又关注到审判制度、裁判文书公开、及至法官队伍建设、人民陪审员的设立、司法程序的规范等方方面面的制度改革和工作改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严于保障人权、维护人民权益的一贯宗旨。特别是针对彻底解决司法不公痼疾提出了“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等全新的思路,从而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宣示了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信心和魄力。我们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迎来瑰丽的崭新局面。

  (作者:耿宏志 市律师协会)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研究
下一条 信息:已经是最后一条数据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