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发挥商协会在推动安徽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21-06-04 17:27:09 点击数:757

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优质与否,不仅要看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活跃度,也要看地方商协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和活跃度。因此,加强安徽与沪苏浙商协会之间市场化互动,是推动安徽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必须要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通过市场的力量,推动商协会互动,从省级层面、市级层面、园区层面,多层次推动安徽与沪苏浙的链接和发展。


一、要市场化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发挥其在产业发展、“双招双引”、服务企业等方面桥梁作用

一要继续厘清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的性质,适应双重管理的结构机制变化,实现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向,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专业、信息、人才、机制等市场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破解“双招双引”之难题:即企业想要做但靠单个企业做不到之事、市场需要做却又无人牵头之事;政府想要做却无精力去做之事。建议省政府推广“江苏(铜陵)商会十江苏大学(铜陵)技术转移中心”共建模式,既能帮助企业筛选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实用的工程化技术,针对企业对共性科技难题独立投入困难的情况,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同时帮助科研机构进行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交易,进而解决产学研的“最后一公理”问题。又能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为企业和其它中介机构牵线搭桥,实现创新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要把法治理念贯穿于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的关系和行为中,依靠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规范双方关系、保障双方权利,建立健全政府依法行政、行业协会商会依法自治的新体制,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在行业调查、行业统计、行业自律、行业规划和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技能资质考核、价格协调、产品展销、经济研究等方面重要作用,定期听取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对“双招双引”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要加大扶持和引导,建议省、市政府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搭建产业发展对接交流平台,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洽谈会,以及联合创业类组织、创投机构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创新创业大赛,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主办或参与上述活动的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给予一定活动经费支持,并根据活动的最终效果给予适当的奖励,树立协会商会标兵,以此激发其他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二、进一步强化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双招双引”、创意论证、政策咨询等工作

一要研究制定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定财政安排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必要的运作经费,支持委托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开展“双招双引”、创意论证、政策咨询等工作,对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支持激励,资金以市为主,项目所在地先行兑现,省级适当予以补助。要优先将行业协会商会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委托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等工作,并给予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于引进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如5000万以上)较大的,可以根据投资额进行分级分阶奖励,上不封顶。要优先发展和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将“双招双引”工作绩效,纳入行业协会商会年度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工作经费支持,授予优秀行业协会商会荣誉称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今后购买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要为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建议省、市政府可将重点的行业协会商会及有关学会、研究会作为相关会议参会单位,开辟政策信息“直通车”,充分赋予知情权、发言权。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反映企业诉求和行业共性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回复。建议省、市政府探索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聘请优秀民营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的优秀人才担任民营经济发展顾问。


三、推动商协会互动交流,进一步加强安徽与沪苏浙合作

一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在企业间、企业家间行业相通、地缘相亲的优势,吸引企业互信互利、联袂发展,在商协会内部、商协会之间等进行人才、技术、资产等创业资源的共享,以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路径。可通过“链团”模式,激发行业内上下游企业互相带动,对会员企业的产品、服务进行摸底、评估,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导向,优先采购会员产品、服务,在商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逐步落实 “全心为会员增益”的商会战略目标。

二要通过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邀请上海、北京、浙江、深圳等域外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来皖考察项目,洽谈对接项目,为我省“双招双引”工作搭桥铺路;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举办“民营企业家创新创意汇”活动,搭建民营企业家思想碰撞平台。

三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组织全省重要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参加“对话安徽—沪苏浙产业合作交流会”,洽谈对接项目,为商协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创新创业精准对接资源创造机会。


四、通过商协会之间的市场化互动,推动安徽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

一要通过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着力推动全市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与沪苏浙园区开展园区共建,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探索“飞地”“反向飞地”等合作模式。

二要支持和鼓励沪苏浙的商会在皖成立分会,同时抓紧在沪苏浙组建安徽的异地商会,进而以商会为纽带和桥梁,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加强与沪苏浙企业及产业间的合作。全面重振和再造“大徽商”格局,建立健全沪苏浙“徽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互促互帮的工作网络,强化服务徽商、凝聚徽商,据此加强安徽与沪苏浙的深度合作。同时,全力做好沪苏浙范围内的徽商服务工作,助力在外徽商大发展、大繁荣,进而鼓励他们支持安徽“双招双引”工作。

三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作用,协同共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平台优势,加强与上海张江、苏南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G60城市合作互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以行业内重大科技活动为平台,促进产学研对接合作,积极引入沪苏浙“双一流”建设高校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在产业集群区域推动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考虑南京都市圈规划已上升国家层面的战略契机,可通过行业协会商会及各类学会、研究会谋划都市圈“链接”,加强与都市圈内江苏城市(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合作。

作者:葛锋,方元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建议以“三个强化”进一步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
下一条 信息: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