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用红色基因打牢文学创作的底色
发布日期:2021-07-27 11:10:50 点击数:1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阐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求全党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党员文学创作者,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不仅倍感责任重大,更是给我们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要用红色的基因打牢文学作品的底色。

握文学创作方向,展示历史进步足音。心正笔则直,路正行其远。文学创作的方向是衡量一个作家立场和创作动机的试金石,也是一部作品能否发挥良好社会功能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贺信中,曾希望文艺工作者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坚持三个“无愧于”,既是党对文艺家们的厚望,也是对文艺家们创作成果的总要求,我们每一名作家应铭记于心。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思想上都是有益于人类的进步,能起到良好的教化社会的作用。作品中主人翁身上所表现的境界、意识、情怀与时代的发展休戚相关,也是真理的探索者、除恶扬善志士灵魂的再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弘扬救国图存求索真理的志向与激情;无不展示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历史进步的拼搏与足音。它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滋奍读者心灵的精神食粮。习总书记所阐述的“伟大建党精神”;以及革命战争时期和时代发展中所呈现的“红色的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谋求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的精神写照,是人类社会为真理而战的精神动力。透过“伟大建党精神”我们看到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为真理抛头颅,洒热血。一群又一群革命者为信仰英勇斗争,砥砺前行。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形象崇高伟大,他们的伟业彪柄史册。这些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事迹、形象、伟业,回荡着历史前进的足音,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更是优秀文学作品所应表现的经典内容。用手中的笔艺术化地歌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也是每一个党员作家责无旁贷的崇高使命。我们用红色的基因打牢文学作品的底色,就是要在创作中心怀崇敬、饱含深情,通过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艺术化地歌颂党、歌颂人民,把真理的光辉、求索者形象展现出来,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时代特色。

挖掘红色革命资源,为不朽的英烈塑像。红色资源作为“红色基因”的载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创作素材。纵观"红色资源",也就是在社会各个不同发展时期,社会进步和变革中代表先进势力的历史遗存。如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斗争过程中,以及在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还有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贵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涵盖着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留存于民间,散落于社会。需要我们的作家要本着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对历史敬畏精神,用慧眼去发现,用心去挖掘。穿越封存的时光,打开岁月的画卷,还原历史真相,追踪英雄的足迹,寻觅创作的素材,构思宏篇巨著。铜都灿烂的天空,凝聚着红色基因耀眼的光芒。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有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激战的战场、有反对清王朝的革命党自立军起义的足迹。有爱国民族资本家发动的阻止西方列强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收回矿权”运动。有大革命时期北伐革命军在此攻城略地的传奇。更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二师领导人在此发展中共党员传播革命火种的故事、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消灭日寇建立起的革命根据地、还有解放战争中百万雄狮在此突破长江天险,使铜陵成为江南解放第一城的荣光......

涌现出了铜陵党组织的创建者凌霄、沙洲游击大队创建者章啸衡、铜青南工委书记陈尚和以及范家湾战斗二十八勇士等一批革命英烈。历史是民族的记忆,艺术是记忆传承的载体。铜都儿女反抗外敌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事迹和光辉典型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们要不断丰富创作素材,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创作中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从这些红色资源中汲取政治营养,升华思想境界,激发创作灵感,为这座城市的先贤们立传,为那些血洒沃土的英烈们塑像,使创作的文学作品有品位、有灵魂、有活力。

创作精品打造力作,用心讲好铜陵故事。讴歌时代,赞礼人民,歌颂英雄,这是党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必须遵守的创作准则。铜陵被誉为中国古铜都,盛产铜,也盛产革命故事。历史留给铜陵这座城市厚重而珍贵的红色遗产,是这座城市走向新时代、创造新辉煌的精神基石。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写故事、讲故事的作家,如何把革命的故事写好,如何把英雄人物的事迹讲精彩;如何发挥文学作品教化育人的作用!如何用文学的形式凝心聚力回馈铜陵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作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强调:“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近年来笔者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努力创作歌颂党、反映铜陵地方革命斗争的红色作品。如,为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创作的长篇朗诵组诗《红船之旅》,以及反映铜陵人民与帝国主义列强斗争,收回铜官山矿权的长篇历史纪实小说《铜官山风云录》等作品,不仅受到了读者好评,社会反响强烈,而且在我市起到了红色作品创作示范作用。今天,在启航新征程,实现中国梦的千秋伟业中,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和充满激情的文字,传播真善美,传播时代最强音。不断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牢固树立创作史诗的雄心。精心选题、认真构思、巧谋布局,多出精品力作。通过作品中鲜活生动、正气浩然的人物形象和启迪心智、灵魂觉悟的语言,感染读者,鼓舞读者。用故事抒写铜都的发展、让英雄的事迹滋润我们的心田。用文学的形式为城市塑像,让不朽的英烈在我们的作品中传承革命精神。激励读者、鼓舞社会,不负时代,努力抒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精彩的篇章!


作者:陆峰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体会
下一条 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发布要把握好“时”“度”“效”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