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体会
发布日期:2021-08-02 11:18:31 点击数:17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个历史阶段,全面总结我们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指出“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概括凝练出伟大建党精神,系统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向全党发出了争取光大光荣的伟大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为我们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指明了方向,这既是对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经验总结,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庄严宣示。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回望百年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今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思想营养并上升为理论,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新的意志、主张和智慧体现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中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是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创新发展的根源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反映群众愿望、集中群众智慧,因而成为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贯穿着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亲和力的科学理论。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质,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高度。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就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我们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守思想防线,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统筹理论舆论、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推动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践学、笃信笃行学,深学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热潮;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平台渠道,深入宣传阐释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纵深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成效,转化为聚力”四创两高“目标任务,打造”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的强大动力,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铜陵汇聚磅礴力量。

 

作者:张文林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简论伟大渡江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时代价值
下一条 信息:用红色基因打牢文学创作的底色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