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郞坑村,为什么这么美!
发布日期:2021-09-09 9:38:28 点击数:1162

天气转凉了,我们一行人乘坐42路公交车来到了位于我市义安区东南边的天门镇的郎坑村游玩。没想到一下车就被这里的美景给惊呆了:一座座别具风格的别墅式农家小楼错落有致,衬映的绿树丛中,房前屋后各种鲜花盛开,随风散发出了阵阵的幽香;村中道路四通八达,平整又宽敞;在村中心的文化中心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那供村民的唱歌跳舞的大舞台也建得是那样的豪华气派;两座的木制长廊被茂盛的紫藤掩映着,像一袭巨大的披肩长发,是那样的神秘和优雅,长廊的两边设置有 “美人靠”,是村民们在闲暇之余到这里来休息、打牌,侃大山最理想的地方。这里的一切,一点不比城市里的小区逊色!

图片

郎坑村的“主村区”四周被层峦迭翠青山所环抱,呈现出直径约有一公里的锅底状。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贵州的大山里建了一只直径500米的“大锅”——天眼,国家如果今后还有建更大天眼的话,这里就是最理想的选址;从山中青松翠竹里不时地传来了阵阵各种的鸟呜声,似天籁之声是那样地优美动听,好像是在欢迎客人们的到来;一条约五米宽的青溪小河弯延曲折穿村而过,河的两旁都是用石料给筑建了起来,并随坡就势地还建起了绿化带和小花园,是那样的和谐、清纯和美丽;小溪上几座用全石料建造的小桥,宽窄不等,造形各异,更显得那样的优雅别致,站在桥上可欣賞那溪水静静地流过,清澈见底,水中的小鱼小虾在追逐游动,郎坑村的景色如诗如画,宁静而美丽,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郎坑村位于义安区天门镇东南端,地处铜陵、青阳、南陵三县交界处,距市中心约25公里,属“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的低山丘陵地带。郎坑村的原名叫:狼坑村。顾名思义就是原来这里交通闭塞,人迹罕至,在这远离尘嚣的山窝窝里,虎狼成群,特别是狼群居多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战天斗地,改造自然,郞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郎坑村早已就进入了“小康”行列,在2007年郎坑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2021年1月1日,郎坑村被认定为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020年4月,郎坑村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2017年11月17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郎坑村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村支书丁贤峰不但早在几年前就被义安区授予天门镇郎坑村好人的称号,还于2021年8月3号被授中共安徽省委授予《皖美村支书》(获得此项荣誉的铜陵市仅4人)。

郎坑村土地总面积14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520户农户,人口1806人,耕地面积1104.5亩。人均只有半亩田地。林业生态资源丰富,全村林地面积16518亩,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10166亩,省级公益林215亩,市级公益林1327亩,退耕还林502亩,其它各类商品林地4308亩。2019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5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000元,近年来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文明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级绿色村庄示范村”、“第四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郎坑村为什么这么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郞坑村自所以能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上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绩,就是因为这村有个优秀的领导班子。以丁贤峰为书记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义安区党委及天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村人民“发展山经济,吃山不啃山”的原则,积极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村庄规划管理


1.已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落实较好;

2.村庄生活、生态、生产空间布局合理;

3.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能够体现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能够体现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

4.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5.在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的基础上,将“ 绿色氧吧  生态郎坑”作为郎坑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其主旨是发掘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开发山水相宜的人居环境,展示生态佳绝的山光水色,创造宜居优美的精优村庄,发展旅游观光的休闲胜地。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全村于2014年完成自来水供应,并实行24小时供应, 普及率98%

2.“村村通”道路8.5公里,“组组通和户户通“道路4.5公里 

3.全村共安装路灯200余盏, 实现了全村全亮化,并有专人维护 

4.村域内新一轮电网改造完成,乡村电气化全部实现;

5.已有供销e家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郎坑中心村已实现实现快递包裹配送公共服务;

6.目前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并且100%通光纤宽带。

三、人居环境整治


1.全村520户,已改户厕488户,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100%,于2019年实行全覆盖;

2.合理配置垃圾桶、垃圾房或垃圾池、垃圾收集和清运设备的,目前配置垃圾桶280个,垃圾屋10座, 做到日收日清 

3.农村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4.绿化率80%,建立种绿、护绿机制,古树名木实现调查、建档和保护的;

5.郎坑村及中心村均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无功能建筑。

四、农村公共服务


1.建有郎坑村老年服务站、文化图书屋、郎坑村农民文化乐园活动广场、停车场、42路公共车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五、 乡风文明建设


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并充分发挥作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在村口张贴村规民约,依托文明实践站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在全村范围内评选“十星文明户”、“美好人家”等活动。

六、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1.发展食用菌产业

郎坊村地处山区,是一个发展食用菌的好地方。 打造“一村一品”, 发展食用菌产业。2018年与铜陵市明航农业发展公司合作,实施食用菌蘑菇种植项目, 建设食用菌蘑菇培植大棚共35座;厂房250平方米,机器设备6台; 现已基本实现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专业性食用菌生产基地。

2.创立“郎坑野茶”品牌

郎坑村以绿茶种植为主,80%农户种植了茶地,种植面积约700余亩。建设约800平米的茶叶厂,引进半自动化机械化加工生产线一套, 建设以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叶企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专注于传统绿茶的种植与优化;2019年“郎坑野茶”注册商标,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统一管理和品牌输出,确保“郎坑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把绿茶产业发展成为加快农民致富,促进村级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企业盈利、农民增收、村级发展的“四赢”局面。同时注重农旅结合,走出了一条品牌化经营和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子。

3.创立竹笋经济

在郎坑村,竹笋极为丰富,以往群众“重竹轻笋”的观念比较普遍,一直以来它仅仅被用来当做建筑材料或编织成日用工具,经济效益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郎坑村集体引进企业,成功将竹笋打造出一条生态竹笋精加工的流水线,每年4月至5月是野竹出笋期,农户们正在自家的竹林里马不停蹄地挖竹笋,村集体引进企业在村委会门口回收竹笋,村民前来卖竹笋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纷纷把挖出的竹笋经过剥皮粗加工后再称重,村里按合适的价格回收,当场开票并支付现金。为了让回收来的新鲜竹笋都能高质量销售出去,郎坑野茶加工处搭建了一个小作坊,将鲜笋加工成笋干,真空包装后销往各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作者
:俞俊年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天门姜香九月天
下一条 信息:铜陵文兴洲东风泡与马毛姐“渡江第一船”登陆点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