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是我市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铜陵实体经济,事关铜陵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该说,我们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市发展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我市经济非但走不远,而且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铜陵实体经济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不充分”。
由于历史形成的重化工业结构,我市传统制造业占比大,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多数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偏重,产业价值链高端供给侧不足,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整机等高端成套产品、终端产品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是我市较有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也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产品和全流程制造型企业,大多数企业生产中间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差,如我市智能及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拥有铜冠机械、中车铜陵车辆公司、铜都流体等优势企业,在陶瓷过滤机、带式输送机等整机制造领域,轴承座及配套注塑件、给排水阀门、轨道交通摇枕、侧架等配套零部件加工领域均有较强实力,但没有以形成大型整机制造企业为核心、上下游配套企业紧密联系的配套网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总体上看,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还不强,尤其是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创新不足;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不充分;企业等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全市5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仅有100多家有研发投入,而且有色研发投入一家独大,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仅为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的12.8%、28.9%、46%、60.9%。蓝盾光电子(研发中心在合肥)、锐展科技(设计院在杭州)等企业研发中心设在外地。产业链节点企业技术水平差异大,相互间资本融合、资源共享、技术协作欠缺,“孤岛”现象严重,缺少有足够实力的“头雁引领”。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下一步铜陵该怎么干?我们认为主要靠“三个发展”。
超前谋划布局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突出发展铜基新材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着力构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方面要把打造中国新材料工业之都作为未来铜陵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目前铜陵新材料工业已有了很好的基础,铜基新材料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要以铜基新材料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铜基系列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发展智能材料;强力支持铝箔等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黄金、白银等稀有金属的工业应用;着力加快铼的工业应用,为参与航发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要聚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模具制造业。蓝盾光电子是大气污染防治设备龙头企业,耐科模具成为行业内单打冠军,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潜质。持“集约+循环”发展模式,持续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工程”,从“技术、管理、结构”三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从“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四个方面,打造铜精深加工、精细化工等绿色制造体系;对于中高端铜冶炼加工、绿色化工、建材工业等传统特色产业,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比较优势,一企一策,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使传统特色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推动传统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如:可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机遇,推动传统建材工业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迈进。
发挥铜陵重工业密集、数字渗透率高的优势,以工业大数据为突破口,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把铜陵打造成为长三角大数据经济发展高地。
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保健食品健康管理等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全国闻名、区域一流的特色专科,打造一批健康(特色)小镇,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
发展商业新模式,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加大对分享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规范;在跨界融合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产业升级。
作者:方元 齐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