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铜陵中华白姜文化园
发布日期:2020-10-10 17:04:25 点击数:2184

初提中华白姜文化园,好多人都不知道它座落在哪里,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我也是这样在想。2020年9月16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铜陵白姜文化旅游节在天门镇中华白姜文化园开幕,我来到会节举办地,才知道中华白姜文化园就座落在义安区天门镇天门村。

铜陵白姜,铜陵市特产,系铜陵八宝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种植历史,历史上曾钦定为皇家贡品,并有“中华白姜”之称。2009年还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品质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具有健胃止血、化痰解毒、增进食欲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扩大铜陵白姜的种植规模并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铜陵市、县两级政府考虑到要有一个集中展示铜陵白姜历史和文化、宣传铜陵白姜文化和产品的重要基地。于是,中华白姜文化园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至于铜陵中华白姜文化园为何建到天门村?同行的人脸朝我好奇地问着,我也不知道,只是心里思忖着,大概是因为铜陵产姜种植系统核心区为天门镇、大通镇和西联乡,而主产区在天门镇,是白姜优质种质资源区和优质名产区。基于这样考虑,就不难理解了。

铜陵白姜文化园开建于2010年3月,据了解,该园占地40亩,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同年12月隆重开园。至今已有10年。

当天上午,在白姜文化旅游节开幕之前,我把中华白姜文化园里里外外看了一遍。

二层楼的中华白姜文化园主体建筑座落在围墙内的大院内。老远就望见“中华白姜文化园”七个大字嵌在大门边右侧的院墙上。算是导航吧!走进大院大门,就看见右手边耸立着一座精致的《铜陵白姜始祖》雕像,雕塑高约4米,其中雕塑高2.3米、混凝土大理石底座高1.7米,上书《铜陵白姜颂文》。据了解,这是前些年白姜开市、“姜王”评选表彰活动的时候,铜陵市生姜协会在此建立的。

大门外主建筑门楼两侧,分别悬挂着“铜陵白姜现代农业产业园”、“铜陵白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铜陵市生姜协会”、“铜陵市生姜研究会”和“铜陵白姜科学研究所”等牌匾。望着这么多牌匾,我脑子在想,这个文化园不简单啊,怎么有这么多内容,至少涉及到白姜的种植、科研、产业、文化等。跨入主体建筑后,兴致勃勃地进行室内参观。首先是依次观看了大厅内格外显目的四块展板,有《铜陵白姜栽培技艺》、《铜陵白姜药食同源》、《特色产业品牌,引领乡村振兴》,它们从不同角度对铜陵白姜进行文字介绍。尤其是那《铜陵白姜颂文》展板,内容四言八句,带有韵味,耐人寻味。认真阅读这些多位古代诗人对铜陵白姜的颂文,不仅了解到了铜陵白姜在美食和经济上的影响;也学习到了其在医药方面的作用——“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以及佛缘文化上的典故—“宝寿生姜辣万年”。接着观看了摆放在大厅正中的《铜陵白姜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型图,再听取园区提供的多媒体介绍。觉得策划者真不简单,深谋远虑,全面而又准确地框定了文化园区“四个功能”的定位,即:具有白姜生产加工的生产功能,中国姜文化集中展示、白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功能,以白姜文化为基础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作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园的示范功能。

走出中华白姜文化园,看到园区内文化园的左侧还独建了一座“姜阁”小屋,很抢眼,许多人在参观拍照。我觉得很有意思。建设者旨意何在,不清楚。但不管怎么说,而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即“姜阁”在铜陵白姜的生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姜阁保种催芽法、姜棚遮荫法和高垅高畦种植法”三种栽培技艺中的一种,更重要的是姜阁即可用催芽,亦可用于贮藏姜种过冬,在我国各生姜产区独具特色,这种保种催芽的方法,在全国来讲,仅此铜陵一家。由当地姜农独创的“姜阁”育种方法,属世界唯一,已入列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文化园突出它、强调它、单列它,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参观“姜阁”小屋之后,便来到白姜文化园的生姜文化广场。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铜陵白姜文化旅游节正在这里隆重开幕。这也是白文化园秉承其职能,促进铜陵白姜大发展而开展的有效活动之一。据了解,铜陵白姜文化旅游节自2012年始已连续举办了9届。本届文化节与会领导和嘉宾除共同观看了《铜陵白姜申遗宣传片》、白姜展销外,重头戏就是姜王评选颁奖。一年一度的“姜王”评选如今成为了姜农广泛参与、有效提升铜陵白姜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现场,原市政协副主席、铜陵白姜研究会会长李敬明宣布了今年“姜王”评选结果:来自义安区天门镇兴化村的姜农朱贤发收获铜陵白姜“姜王”称号,另有来自义安区天门镇、郊区大通镇的4位姜农获优秀奖。义安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姚贵平为“姜王”颁奖。

会节结束,返回途中,我坐在公交车上一边翻看有关资料,一边在想,中华白姜文化园建成后,围绕生姜种植、科研、产业、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动作:编制生姜产业发展规划,建立1100亩白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制定白姜种植及其产品生产标准,委托上海复旦大学进行铜陵白姜品质分析及研究,举办铜陵白姜文化节以及铜陵白姜适应性栽培试验等,促进了全市地方特色产品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全市中华白姜的种植面积达5000亩,亩产约1500公斤,年产量1.5万吨,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化格局,开发产品10个系列80多个品种,6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3个产品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

可以这样说,中华白姜文化园的建成,标志着我市传承和发展铜陵白姜文化,壮大白姜特色产业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扩大了铜陵白姜的影响,提高了铜陵市的知名度。对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毛晓挺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遥想当年大轮码头
下一条 信息:1234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