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遥想当年大轮码头
发布日期:2020-10-16 17:44:42 点击数:2133

     一场秋雨过后,天空高远明净,风轻云淡。伫立马路旁,秋阳柔柔地轻吻着面颊,好惬意。今年国庆长假的这天,我和几位老同事旧地重游,来到长江之畔的铜陵港原大轮码头,只见空旷的大广场很是冷清,一棵棵大树有些凋敝,宽敞的候船大厅已是人去屋空;移步江边,那座高大钢结构的栈桥已杳无踪影,更有堪称码头一大亮点的大趸船也被拖走,杂草丛生的江滩上一片萧瑟。抖落岁月的尘埃,走进时光的隧道,上世纪,我们和亲密接触的大轮码头的一件件往事须臾浮现在眼前。

    早在四五十年代,铜陵地区的大轮码头曾经坐落在大通和扫把沟,而到了六十年代,随着长江河床演变和水位的不断变化,已经迁移到横港。而真正建设起颇具规模,当时堪称长江一流的大轮码头客运站和广场的,却是在1976年的国庆节。那些年,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长江上的客轮水运很是红火,因为当时铜陵通往上游方向的京九铁路还没有开通,公路方面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大规模兴建。因而大轮码头常年是南来北往,熙熙攘攘;而到了农历腊月和春节,更是一票难求。那时,自己在局机关工作,妻子在客运站上班,家也在附近;晚饭后我们常常来江边散步,欣赏繁忙有序的江面景观:只见波涛滚滚的长江上,长江客轮,大货船、远洋轮和集装箱船穿梭而过,船尾不时泛起洁白的浪花,成群结队的江燕逐浪翱翔;夕阳西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远眺铜陵长江大桥,白云蓝天下,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倏忽,听到两声长长的汽笛声,那是堪称水上城楼的长江客轮即将停靠铜陵港了。

    依稀记得,那是在一个美丽的春天,宽敞的客运广场上,树木葱茏,花草芳香。这天下午2点多钟,从汉口方向驶往上海方向的江申大轮停靠铜陵港,几百名旅客匆忙下船,半小时后大轮一声长笛离开了码头,劈波斩浪地驶向前方,一会工夫便无踪无影。可是这时却有三名旅客气喘吁吁地跑到大轮码头。原来他们是船上没有到港的旅客,刚才趁大轮停靠码头的间隙,擅自乘车去了城里,返回时耽误了时间。站领导和当班客运员立即用甚高频与船上联系。船长回答,按照惯例,请他们立即乘火车赶到南京港,他们会在那里等候他们。客运部门立即行动,及时帮他们联系火车购票,用专车将他们送到火车站,并不间断地与大轮保持联系;晚上10点多钟,这艘在南京港耐心等候几小时的大轮,终于等到了他们,使漏船的旅客顺利上了船。

    还记得这是一个秋风瑟瑟,枫林如火的季节。这天凌晨1点多钟,江汉上水大轮停靠铜陵港后,船上工作人员神情紧张地用一副担架送下一名孕妇,二十来岁,是重庆地区一个外出务工的农村妇女。估计产妇即将生产,送往人民医院已经来不及,大家赶紧将产妇送到本港卫生所,喊醒值班医生。随后医生和产妇的母亲及在场女同志一起动手,将她抬上病床,凑齐各种用具,热情安慰这位产妇,劝她相信医生不要害怕,使这位旅客产妇顺利生下一个八斤重的胖小子,母女俩感激不尽。

    盛夏的日子,客运站的后院俨然是一片鲜花盛开的地方。宽敞的候船大厅尤为清凉。一段时间,这里常常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是个哑巴。这天小卖部的服务员把他喊来,给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和他做手势了解情况。看样子他识字,于是便拿来纸笔与他对话,经过半个多小时聊天,得知他的家在重庆朝天门一带;当服务员问起他家的地址时,他立马清楚地写下了。这位服务员喜出望外赶紧向领导汇报,并火速给男孩的家人写去一封信。十来天后,小男孩的父母等四位亲人心急火燎地来到铜陵港,一家人悲喜交加激动不已。他们对客运站的领导感激不尽。原来是小孩在学校打架,回家后受到父亲打骂,一气之下跑上了大轮离家出走。全家人四处寻找,从重庆找到宜昌,又从宜昌找到武汉,武汉找到上海,可是人海茫茫杳无音信,全家人已是抱定绝望,伤心不已。可是就在这时,他们接到铜陵港来信,全家人真是喜从天降,破涕为笑,立即争相上船赶路。在铜陵港的候船大厅,一家人再三要送钱送物,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可是客运站的工作人员却真诚地说:我们是客运站的工作人员这时我们应该做的,你们不必这样客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总有一些往事,在岁月的长河里,闪闪烁烁,不肯散去。自己至今仍难以忘怀大轮码头的除夕之夜。那些年,我总是在央视春晚还没有正式开始时,约上家人来到大轮码头溜达一圈。这时,只见万家灯火,鞭炮齐鸣,普天同庆;有时碰上雪花飘飘,白雪茫茫,那更是银装素裹,宛如北国风光;而昨日还是人头攒动喧嚣热闹的候船大厅,此刻却悄无声息空无一人。我笑着对妻子说:一年365天,可能只有今天晚上是这样的寂静,这也是大轮码头一景啊!


作者:杨信友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补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短板
下一条 信息:铜陵中华白姜文化园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