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补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短板
发布日期:2020-10-19 17:31:48 点击数:186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铜陵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建设平安铜陵的重要抓手,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不可讳言的是,随着农村道路交通工具由原来的非机动车被现在的机动车所取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中大多数来自农村。因此,必须把隐患当事故、把教训当教材,着力补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短板。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工程建设来看,存在不达标不配套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农村道路普通得到拓宽,但宽度、厚度、强度存在缺陷的问题仍然时常发生,一些配套设施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排水边沟不通畅,路涵数量少,路肩过窄,地质隐患排除不到位,错车位和标志标线、红绿灯、护栏严重缺乏等。这一切,埋下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胎里病”的祸患。二是从日常使用来看,存在驾驶员、车辆缺陷问题。主要是农村一些驾驶员技术毛糙,操作不精准,守法意识安全意识不强,超限超载超速以及酒后驾驶、客货混装等现象较为突出;群众交通法规意识和安全意识淡漠,人车混行现象普遍。农村一些运营车辆缺乏维护保养,车况安全性能差,特别是一些性能、质量达不到国家强制标准的车辆甚至是城市淘汰的车辆涌进农村上路运行。三是从安全管控来看,存在缺人缺钱缺手段的问题。农村道路特别是村组道路普遍缺少养护人员和养护经费。在管人管车方面,交警或派出所干警人手和手段严重不足,无牌无证无保险的“三无”现象得不到根本治理。

二、原因分析

以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道路使用寿命和通行质量,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牵头抓总不够。有的地方政府对农村道路安全认识有偏差,认为交通管理工作是公安部门的事,工作只停留在会议传达上,没有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相应的系统措施。二是工程建设监管不力。工程都能实施招投标,但普遍疏于对履行施工合同的现场监管,导致中标人敢于私下采取挂靠、转包甚至违法分包等手段,偷工减料、工程缩水特别是配套设施不到位的现象难以避免。三是管控保障机制缺失。许多乡镇都没有设立道路养护机构,没有安排道路养护人员和养护经费。公安部门对道路管控力量仍然集中在城市,没有向农村进行足够的倾斜和延伸。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统筹谋划,解决牵头抓总的问题。认识高度决定行动力度,县乡(镇)政府要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以时刻绷紧的认识、关联帽子的压力、迅速扎实的行动,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当作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安排,抓实抓好。

二是规范工程建设,抓好基础配套,解决“胎里病”的问题。工程建设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应坚决杜绝私下挂靠、转包甚至违法分包现象。一经发现,要追究业主单位、招投标交易中心和招标代理机构的责任,同时要取消中标人的中标资格。建设中要加强现场监管。在确保主体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强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如路肩、排水沟、涵洞、错车位、路标、安全标志标线、红绿灯等。

三是推行路长制,强化考核,解决职责模糊的问题。根据农村道路管控“主体在县、管理在乡(镇)、延伸到村、触角到组”的管理模式,推行路长制和责任公示制,乡(镇)、村负责人划段包干。将农村道路管护纳入乡(镇)、村级考核和相关乡(镇)、村干部考核,将村级路长、协管员纳入财政保障。同时赋权路长统筹协调路政、交警等部门将监管触角全面延伸到农村公路,并对路政、交警部门进行考核。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治理,解决保障不力的问题。第一、做好人力配置,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养护班子进行市场化养护,实行计量支付、合同管理。或者探索道路养护员与环卫工岗位整合,确定专人身兼数职,提高工资待遇,充分提高其道路养护的积极性。第二、突出财物保障,以政府投入为主,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承担一部分,乡(镇)、村自筹一部分,多渠道筹集农村道路养护资金,统筹安排。合理配置一些小型铲车、除草机或机动喷雾器等养护工具。第三、强化安全宣传,大力开展《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教活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爱路、护路、养路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第四、创新科学治理,探索建立交警管干线、派出所管乡村、路长巡线管路面的农村交通管理机制,交管部门经常开展路政路查,动态和精准掌握人、车、路隐患底数,对“黑人”(无驾驶证)、“黑车”(无牌)现象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理,在严厉打击的同时,聚焦服务为民,搭建交通安全便民服务网络。推动“上牌到农村、考试到稻场”。严格杜绝超限超载超速现象和淘汰报废、病况车辆上路及人车混行。同时向科技要战斗力,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云平台建设,把“数据公安、智慧交警”工作模式借鉴运用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来。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打杵的记忆
下一条 信息:遥想当年大轮码头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