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盛度何年从幸大名
发布日期:2022-4-20 17:09:15 点击数:3370

盛度是铜陵历史上的名人。北宋端拱二年进士及第,从最低的基层官员县尉做起,几经沉浮,最终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迁知枢密院事,号称“武宰相”“第一军人”,是当时协助皇帝主管军队的最高负责人。宋史,盛度有传,全传约一千二百余字。其“传”开门见山介绍盛度进入仕途第一件事是“契丹寇边,从幸大名,数上疏论边事”。这件事记载,仅有十四个字,撰史者惜字如金。但能够写入史传,可以肯定是一件值得记载的事。贯穿全文,窃以为应是盛度仕途人生的重要起点。当然,由于它的过度简练,今天读来又给我们带来一些疑问:盛度什么时间从幸大名,“数上疏论边事”讲的又是什么?

“从幸”,是随从皇帝的意思。“大名”,地名,今隶属河北省邯郸市。宋时,又称大名府,是当时宋军抗辽的前线。很明显,盛度跟随皇帝到抗辽一线“大名府”的故事背景,应就是“契丹寇边”。契丹,一般指的就是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比宋建国早约半个世纪。

盛度出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开始了他侍奉三朝皇上: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的历史。查阅这三朝的历史与契丹关系最为紧张的是太宗朝,战争结束于真宗朝的景德元年(1004年)的澶渊之盟。如此看来,盛度随从皇帝到大名的只能是宋太宗或宋真宗。

宋太宗继承哥哥赵匡胤的皇位之后,为完成中原的统一大业,收复燕云十六州,显示自己的文功武业,两次主动出击辽国,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教材《宋朝简史》介绍:“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六月,赵光义决定乘灭北汉之威攻取燕京。宋军在燕京北郊打败辽将耶律奚底军后,迅速包围燕京。赵光义亲率主力日夜攻城,将燕京围得水泄不通,燕京守将韩德让坚守城池。”由于多种因素,这场史称“高梁河之战”最后以宋军大败而告终。此后,宋辽又有多次交战,互有胜负。“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986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听信知雄州贺令图的建议,认为辽帝耶律隆绪年幼,母后萧绰专政,宠臣韩德让掌权,内部不稳,是攻辽的好时机。赵光义决心以声东击西之策收复燕云失地”,又以失败而告终。此后,宋军转为守势。从宋太宗赵光义攻辽的时间,尤其是最后一次时间上看,盛度当时尚未进入仕途,显然跟随皇帝到抗辽一线的不会是宋太宗。

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时,宋辽战争仍在延续,宋朝基本丧失收复燕云的军事能力,转为对辽的积极防御”(摘自《宋朝简史》)。契丹的两次大规模的“寇边”,致使宋真宗两次御驾亲征。我们先看宋真宗的第二次亲征: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 1004年)八月,辽军先是多次派小队骑兵深入宋境,侦察地形及宋军的军事部署。闰九月,辽国以收复关南之地为名,对宋发动大规模战争。随着前方的战事日益趋紧,在当朝宰相同平章事寇准及一些将领的坚决要求下,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十月十二日,宋真宗从开封出发,二十二日到达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东南),二十六日到达澶州。先到澶州南城,后到对敌第一线的澶州北城。宋军全军轰动,士气倍增。宋军以床子弩射杀了辽军先锋大将萧挞凛,辽军士气大挫。最后,为了息事宁人和争取和平,宋主动以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的代价,与辽方共同签订了“澶渊之盟”。至此,宋辽双方战争结束。从这次宋真宗亲征的行军路线来看,宋真宗没有到过大名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七: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度谪洪州”。显然,当时盛度不可能在真宗这次御驾亲征的大军之中,而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当官。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宋真宗赵恒的第一次亲征。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国大举攻宋。辽军在强攻“遂城(今河北保定)”不下之后,避实就虚,分东西两路继续南侵,直插宋朝境内纵深,并所向披靡。宋朝上下产生了一种惊恐不安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宋真宗决定亲征”(《宋真宗》吉林出版社)。咸平二年十二月五日(1000114日),宋真宗率大军从京城出发,整整走了十天,经过长垣县(今属河南)、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东南)、卫南县(今河南滑县东)、澶州(今河南濮阳)、德清军(今属河北),最后到达大名府。在大名府,宋真宗撤换了前方主帅,又从西部调来了援军,准备与辽军决战。正在这时,辽军不知出于何种动机,主动战略撤退,宋军尾追辽军歼敌万余(有专家分析,辽军撤退的原因,辽国内乱,争夺王位,无心与宋恋战)。咸平三年(1000年)春季,宋朝东南地区发生饥荒,四川发生兵变,于是宋真宗下令回京。“229日,宋真宗返抵京城。这次亲征首尾不足50天,就此结束。”可见,盛度是在咸平三年,即公元1000年春节前后伴随宋真宗御驾亲征的。

在这次宋真宗赵恒的御驾亲征的过程中,盛度作为伴随官员“数上疏论边事”,具体论了什么,对这次皇帝亲征起了什么作用,现已无资料可寻,不好妄自推测。但从此次事后宋真宗对盛度的使用来看,“出使陕西”后又重用为“改开封府判官”。“开封府……判官可不属于一般性衙役,能在这个职位上干的,大多数都能升迁为省部级高官”(摘自《一本书读懂宋朝》)。在这“大多数”中,那位“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太宗驾崩,力挫阴谋,扶立宋真宗即位的吕端宰相,就曾担任过开封府判官。以此推测,宋真宗对盛度随军的过程中多次边事所论应是认可的,也给宋真宗留下较深印象。从大名县地方志办公室所编的《大名大事记 》中记载,在当时的大名府,宋真宗曾“诏谕百官各上封章,直言边事”。可以想象,跟随宋真宗御驾亲征的王公贵臣及众多官员中“上论边事”“直言边事”的人肯定不会少,但作为跟随皇帝御驾亲征的底层官员盛度数次“论边事”能被宋真宗认可,并给他留下很深印象,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推论,盛度的“论边事”应是数篇“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好奏章。


作者:凌木子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究
下一条 信息:皖江抗日根据地大江币初考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