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对当下铜陵交通运输的发展要求
发布日期:2022-05-31 15:03:49 点击数:789
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对当下铜陵交通运输的发展要求
鲁维保
(铜陵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244000)
摘要: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是铜陵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综合交通运输的升级与匹配是其融入的基本条件。如何更好地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铜陵交通面临的重大挑战。建设与管理理念的共同改变,扬长避短、循序渐进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无缝衔接能力和辐射拉动能力是铜陵交通运输发展的使命所在、担当所在。
关键词:交通运输 ; 交通经济带;  融入 ; 研究   
就交通作用而言,有三个层面:其一,“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满足和保障人们生活、生产之需,这是基础性的。其二,服务于当地的支柱产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促进各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这是地域性的贡献。其三,就是以交通干线和综合运输通道,融入幅带状空间地域综合体,参与发挥整体联动发展的系统性作用,这是格局性的,也是效能最大化的。铜陵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其交通发挥的正是这种作用。
对于交通经济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因时间不长,目前对“交通经济带”没有统一的定义,通常是指:以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为发展主轴,以轴上两侧分布的大中城市、城镇群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尤其是二、三产业为主体的相对繁荣的带状经济区域。它有四种基本类型,而沿江型交通经济带是其基本类型之一[1]。
处于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交会点上的铜陵,位于万里长江的中下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使之顺理成章地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这里的“江”指的就是长江。因此,沿江型交通经济带也可理解为“长江交通经济带”,而与“长江经济带”相呼应。
作为沿江型交通经济带基本类型的“长江交通经济带”具体地说就是:以长江(主要是中下游)主航道为发展轴,以武汉、九江、安庆、芜湖、上海等港口城市为辐射和吸引范围,通过“轴带引领、圈层互动、枢纽支撑、衔接高效”,促进各经济要素在交通经济带的合理流动,进而推动该幅带内经济社会的发展。
铜陵融入长江交通经济带既是区位优势的无形驱动,更是新时代、新格局和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现实要求。融入需要诸多条件的满足,其中对综合交通运输的要求则更为突出。它彰显出交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
一、铜陵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的优势
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具有联结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特征,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是长江经济带上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可航行万吨级海轮的长江“黄金水道”和内外贸并举、江海、江河、水陆联运的综合性港口。
2、工业门类相对齐全
健全发达的产业体系,尤其是以工业、商贸的二、三产业是沿江型交通经济带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产业集聚、扩散及其结构的演进、升级是交通经济带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是推进其发展的动力。铜陵以铜立市、现以铜业、建材、纺织、化工等作为支柱产业,市域有三大产业集群,即:临江产业集群、东部产业集群、枞阳经开区产业集群,涵盖1个国家级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狮子山高新区、3个省级开发区(枞阳经济开发区、郊区经济开发区、义安经济开发区)。10个上市公司,彰显铜陵的经济活力,也为铜陵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提供了“共振”基础。
3、交通网络日趋便捷
多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坚持交通先导发展战略,强力推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从乡村道路、国省道、高速、高铁等层面同时发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建设“八纵八横”骨干路网、打造“市内半小时通行圈”和建成皖中南交通枢纽,全面融入国家快捷交通网,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万吨级船舶常年通行。内联外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提供了硬核支撑。
4、面临良好机遇期
一是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时代大背景。二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已确立起“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2],铜陵融入其中、顺理成章。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合作正开启大幕,积极参与沿江和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是铜陵的必然选择。
5、文化底蕴厚重
有着“中国古铜都”之称的铜陵,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丰厚,矿山文化、青铜文化和长江文化交相生辉,“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铜都精神展示出铜陵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3]。“全国文明城市”这块国字号“招牌”体现着铜陵“五个文明”建设的水平与能力。这些都是铜陵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的重要“接口”。
二、铜陵融入沿江交通经济带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铜陵有自身的优势与强项,也有自己的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在:
1、港口码头建设相对滞后,水运优势发挥不够。长江“黄金水道”是铜陵作为港口城市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所在。因种种原因,目前铜陵航运比较萧条,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深水泊位欠缺,码头吞吐能力不强,水运结构不合理,港口功能优势和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这是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的“硬伤”,值得高度重视。
2、综合交通运输与外界融入度不深。铜九铁路、沪铜铁路、合铜黄高速、沿江高速等虽然贯穿铜陵,但自身交通体系的等级不高、匹配度较差以及多维衔接性弱,导致与外界的融入度不深,尤其是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衔接方面尚有诸多短板与不足。
3、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实力不强、活力欠缺。铜陵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虽有“八宝之地”的美誉,在五大支柱产业中有三个与矿产资源有关。随着资源的减少和枯竭,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任务繁重,影响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行业明显不足,引领作用较弱。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577.1亿元,增长8,其中工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529.3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7:46.1:48.2调整为5.1:49.5:45.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112元,比上年增加13362元[4]。以上数据表明: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量,在长江沿岸城市群中仍处于低位水平。内生动力不足,影响铜陵融入长江交通经济带的韧性和穿透性。
三、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对铜陵交通运输的要求
交通运输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凸现交通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交通运输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一体化协同发展思想,是交通经济带理论产生的根源。
1、提升交通网络通达能力,突出“主轴”作用发挥。就铜陵而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于东西交通大动脉和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交会点。奠定了其皖中南交通枢纽地位。二是长江的黄金水道,它联接着两岸城市,发挥着“同频共振”作用。融入沿江型交通经济带要求铜陵交通:畅通长江干线航道,完善支线网络,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形成集散货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运输于一体的水运交通体系,提升黄金水道功能,以水运的“轴心”优势和价格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紧紧依托铜九铁路、沪铜铁路、宁安城际、京福高铁等交通动脉,建立若干客货集散转运中心,做强做实向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开放通道,提高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铜陵开放度。完善公路网布局,加快与湖北、江西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省际间道路贯通建设,提升匹配度、融入度,延伸沿江大动脉的辐射范围。主动做好与合肥新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交通一体化对接,将立体化交通转换成沿江型经济带发展的多点支撑。
2、推动综合枢纽高效衔接,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综合枢纽是现代交通的典型特征,也是提升交通运输效率的关键所在。铜陵要在了解幅带状空间地域综合体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拿出针对性的措施,从两个层面推动综合枢纽的高效衔接,一是客运枢纽:主要通过“干线运输+区域集散”的跨区域组织模式[5],推进枢纽场站与铜陵的快速、大容量公共交通有机融合,实现运输通道和市区内枢纽场站的高效衔接,这里面除了铜陵和整个经济带之间区域衔接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市内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多元化交通工具的科学组合与合理分配。二是货运枢纽:主要通过“干线运输+区域分拨”的跨区域组织模式[6],在市区内按无缝衔接要求建设各类连接线,其中包括仓储、装配、装卸在内的物流园区以及方便大型货车进城的专用通道,构建内联外畅、高效安全的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公路、铁路和水路体系的融合,以“一单制”为保障,着力构建公(路)铁(路)、公(路)水(路)、铁(路)水(路)等多式联运体制、机制,在为社会提供便捷、通畅服务的同时,也延长了运输生产链和价值创造链。
3、提升综合运输管理、服务水平,突出经济性与效益性发挥。综合交通运输是沿江型经济带的“血管”,产供销的三个链条需要交通运输的强有力保障。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公路、铁路、水路运输资源,实行科学、高效的匹配与衔接,构建统一、规范的标准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货物多式联运。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交通法律、法规,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强化市场监管,畅通退出机制,促进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性的统一。
4、推进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突出交通和环境的和谐。坚持生态优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一是科学规划,本着节约土地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拉开交通发展框架,加快形成低碳交通运输结构与体系。二是加强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强化港口整治和公路治超工作,淘汰尾气不达标车辆。加快运输工具电气化、清洁化替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全面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增林、杨荫凯、张文尝、尤飞.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20(4):295-300.
[2]杨开忠,方创琳等.专家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言献策:长江经济巨龙舞动绿色发展[N].经济日报,2017-06-28.
[3]程铖.从“铜都精神”看铜陵的文化“三自”[N/OL].铜陵文明网.2013-05-24[2022-05-30http://tl.wenming.cn/wmpl/201305/t20130524_655853.html.
[4].铜陵市统计局.铜陵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OL].铜陵统计网.2022-04-25[2022-05-30].http://tjj.tl.gov.cn/3010/.
[5][6]澎湃铁路.发改委:“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规划将重点完成六大任务[N/OL].澎湃.2021-11-06[2022-05-30].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5256280.

通联:铜陵市义安大道北段1036号交通大厦6楼鲁维保
联系电话:13956245360(手机)0562-2880275(固话)
邮政编码:244000

作者简介
鲁维保,男,汉族,安徽无为市人,1963年2月出生,现在铜陵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从事管理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交通管理方面的研究,先后在《中国道路运输》、《交通财会》、《铜陵日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铜陵工作》、《铜陵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交通运输在铜陵经济发展中的价值探讨
下一条 信息:盛度曾有“盛玄”“盛元”姓名考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