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一大会址保护碑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读书学史、组织基层宣讲、开展学习体验、致敬革命先烈等活动,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其意义非常重大,且现在正当其时。
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习总书记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告诫全党同志:我们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每一寸鲜血浸染的红色热土,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都凝结着艰苦卓绝的奉献与牺牲,都铭刻着气吞山河的壮丽与辉煌,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的教科书,更是激励我们党接续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
始终高举红色旗帜,就必须要把红色基因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红色地标”串联起来的。从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到井冈山八角楼、湘江战役纪念馆,从延安宝塔山、西吉将台堡到解放后的林州红旗渠、兰考焦桐,这每一处旧址和每一座纪念馆,无不真实地记录着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从半条被子到卷了刃的大刀,从简陋的破草鞋到弹孔累累的旗帜……,这每一件实物,无不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更凝结着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密码”,标定出了我们今后要“往哪去”的“航向”。

召开中共一大会议的嘉兴南湖红船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必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那些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的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并一直传承于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我们只有充分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基因库”的作用,才能真正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始终高举红色旗帜,必须要把人民真正放在心中。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诞生的,更是因为人民的支持拥护而兴旺发展起来的。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整治风沙,生死相系;孔繁森为3个收养的藏族孤儿先后3次献血换取生活费,最后还把生命献给雪域高原;杨善洲“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样的英雄人物,可谓是数不胜数。环顾全球,请问有哪个国家,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人民至上”?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永远重于千钧,让人民幸福生活,就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革命先辈方志敏
我们党选、用干部,就是为让他们更好地为民服务,体现党的使命与担当。我们党的干部来自老百姓,自身也是老百姓。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焦裕禄、孔繁森、李保国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一心为民、鞠躬尽瘁,被人民永远铭记心中。对于广大的党员干部来说,我们必须要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当中,永不脱离群众,真正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敞开心扉,才能带着感情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依赖,才能让我们党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关山万里,初心如磐。透过革命旧址和一件件真实的历史文物,就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中共百年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不忘来时路,丹心写忠诚。一切向前走,但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始终高举红色旗帜,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这些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就一定能够彰显责任担当和使命情怀,就能更好地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书写新的壮美华章,铸就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