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铜陵大通“骧龙”的一只眼睛何时复明
发布日期:2015-10-13 16:29:17 点击数:3042

千年大通古镇依山伴水,清末民初时曾是安徽四大商埠之一,历史遗存和传说很多。俯瞰大通,长龙山蜿蜒起伏,宛如一条长龙静卧大地,传说龙头就在大通中心小学附近,龙头的两侧各有一口井,位于原佘家祠堂大院内,佘家名人佘龙成在祠堂周边兴建了佘家大屋。新中国成立后,因建设大通医院的需要填埋了一口古井,而靠西侧的一口井,至今保存完好。井口处刻写的“龙井”和“嘉庆14年”历经岁月的风霜字迹仍清晰可见。古井深4米,井口直径0.44米,井水冬暖夏凉,终年不涸。平日,周围乡民常年提水饮用,井口上索痕累累,似龙的睫毛栩栩如生。

据考证,1931年、1954年、1998年等特大洪水年间,江水涨至井边后即退,街坊四邻无不感叹称奇。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通镇上某居民家的十岁女孩在井边玩耍,不慎掉入井内。一打水人发现后将小女孩拉了上来,小女孩竟丝毫未伤,而且情绪正常,气色良好,是又一奇观。

长龙山是贯穿于大通境内的主山脉,《明嘉靖.铜陵县志》载,“脉自铜官,逶逦面南四十里,止于大通镇。识者谓其如骧龙翥凤,喝饮于长江。”两口古井就是传说中“骧龙”的双眼,而如今的大通“骧龙”只有独眼在注视着世界。让“骧龙”的另一只眼睛早日复明,既是铜陵许多龙的子孙的热切期待,也是复兴大通旅游,振兴地方经济的良策。


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恢复古迹,让另一口古井重见天日。 (作者:肖兴旺)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凤丹牡丹有1600年的历史
下一条 信息:铜陵:推进循环发展模式 破解资源型城市难题——专访安徽铜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娅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